就业信息
当晨露还凝在仙溪的稻叶上,一群身着白绿队服的年轻人已踏着石板路走进北阁老街。他们是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文达清源暑期实践队的队员,正带着环保手册挨家挨户叩响木门。这场跨越校园与乡野的生态实践,正以青春之名,在瓯越大地上铺展成一幅生动的生态文明画卷。
老街里的环保课 让理念扎根乡土
在乐清仙溪镇北阁村的百年老巷里,队员张敬波正拿着手绘漫画手册,给坐在竹椅上的老人讲解生活节水小窍门。斑驳的马头墙下,队员们用方言演绎环保情景剧,把“五水共治”的大政策转化成“洗衣不用含磷粉”的实在话,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笑语中播进村民心田。
三天时间里,实践队走遍北阁村23条街巷,发放500余份环保手册,收集到78条村民对水环境治理的建议。“总觉得环保是大事,现在知道垃圾分类、浇菜用废水,都是在为家乡出力。”村民王杏娟的话,道出了这场“接地气”宣讲的真正价值——让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民心相通的“暖心路”。
水样瓶里的科学 为河流做健康体检
黉渠岸边的芦苇荡里,队员们正蹲在石阶上固定采样瓶。雨丝斜斜掠过水面,队长徐小峰小心翼翼地将取样器沉入水下30厘米。“这里的水流速度会影响溶解氧含量,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在横坦桥网红坝,他们踩着青苔密布的石块,在5个监测点完成水样采集,标签上“7月16日9:45,水温25.3℃”的字样,是河流健康档案里的精准注脚。
而在温州大学校园的明心湖畔,一场跨团队协作正悄然展开。文达清源实践队与宋韵塘河实践队的队员们并肩作战,跟着河长记录水文数据,将13份水样带回实验室。“氨氮值0.23mg/L,pH7.1,溶解氧8.5mg/L......”在学姐陈淳的指导下,检测数据逐渐清晰。明心湖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这些装在瓶中的水样,不仅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更是青春力量守护碧水的有力见证。
课堂上的绿色梦 把环保种进童心
“谁知道塑料瓶在自然界要多久才能分解?”仙溪镇第一小学的教室里,队员侯佳慧举起一个透明瓶问道。“一百年!”“五十年!”孩子们的抢答声此起彼伏。当视频里出现被塑料网缠住的海龟时,课堂瞬间安静下来。随后的手工课上,曾经的“废品”在孩子们手中变身为插满野花的花瓶、画着小鱼的纸袋,那些稚嫩的笔触里,藏着对地球最纯真的承诺。
在茶山附属实验小学,环保教育更是玩出了新花样。《地球守护者》课上,孩子们戴着自制的“羽毛徽章”,扮演候鸟迁徙的故事;《发明小能手》课的作品展示架上,塑料瓶改造的洒水壶、废纸箱做的收纳盒琳琅满目。最动人的是“小鱼治水”科普活动中,孩子们把写着“我要保护家乡的河”的心愿卡系在纸船上,看着它们顺着校园小溪漂向远方——这何尝不是环保理念代代相传的隐喻。
从老街巷陌的娓娓道来,到实验室里的精密测量,再到课堂上的欢声笑语,文达清源实践队的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专业守护生态。正如队员日志里所写,“我们采集的不仅是水样,更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们讲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当青春力量遇上生态担当,便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绿水青山歌”。
相关链接:https://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2507/t20250725_2683078.shtml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