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同学们知道‘大象牙膏’为什么会喷发吗?这背后是双氧水分解的化学反应……”在温州市第八中学的实验室里,He-406实践队队员李同学正带领初中生进行趣味实验。
这生动一幕的背后,是化材学院与温州八中签署的党建联建协议——双方以“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为原则,将高校党员师生的科研专长与中学化学教学需求深度融合,共同设计了“实验安全实训”“环保化学探秘”等8个实践模块。
据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介绍,学院党委年初便擘画“党建+”协同育人蓝图,通过党员教师带队、学生党支部牵头,推动实践队与中小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依托专业党建品牌,学院持续深化家校社多元协同育人,助力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在南浦实验中学,团队联合该校开展“电池里的环保密码”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师生将废旧电池回收实验带入课堂,既传授了科学知识,更播撒了生态文明的种子。
趣味实验润童心:从“玩科学”到“爱科学”的启蒙之旅
“原来化学可以这么有趣!”在茶山附属小学的“彩虹雨”实验课堂上,二年级学生小林兴奋地摇晃着装有色素和油水的试管,看着彩色液体如瀑布般沉降。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He-406实践队设计了分层教学方案:为小学生开发“会变色的花”“魔法泡泡水”等可视化实验,通过触觉与视觉的双重刺激点燃科学兴趣;为中学生开设“化学电池DIY”“雾霾成因模拟”等探究式课程,循序渐进培养科学思维。
实践中,团队同步发起“科学教具漂流箱”公益行动,将自制的安全实验套装捐赠给偏远学校。海城中学教务处主任感慨道:“这些实验项目填补了我们综合实践课的空白,现在学生们下课都追着问‘下次什么时候再来’,眼里的光挡都挡不住!”
云端跨越三千里:让藏北学子共享“科技阳光”
“西藏的同学们能看清实验步骤吗?”在嘉黎中学的教室里,温州大学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张卫兵老师带领实践队队员,为海拔4500米的藏北学子现场演示“干冰造云雾”实验。为了这场跨越三千里的科学之约,He-406实践队克服高原反应等重重困难,提前录制12节双语科普课,内容涵盖高原常见的“水的沸点变化”“氧气制备”等知识点,并配套发放简易实验材料包。
“浙藏两地学生还通过‘科学书信’结对,分享实验心得呢。”实践队队长王同学介绍,温州八中的学生将自制的晶体标本寄往嘉黎中学。这种跨地域的互动,让科普教育有了温度,更让科学的种子在山海相隔的童心间生根。
学思践悟育品格:化材青年在实践中成长
“以前觉得做实验按步骤来就行,现在才明白‘教’比‘做’更考验真本领。”队员陈同学在实践日志中写道。为提升服务质量,化材学院前期开展“实验教学技能”“沟通技巧”等专题培训,党员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实践期间,团队还完成《中小学趣味化学课程设计》,提炼出“安全可控、成本低廉、趣味互动”的科普课程开发标准,为后续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温州大学化材学院党委书记邹超表示,学院始终将“实践育人”理念深植于心,以He-406为代表的暑期社会实践队用跨越浙藏的脚步与点亮童心等系列行动,为“党建引领、科教融合”写下了最鲜活的注脚,更是对“点燃科学火种、厚植家国情怀”育人初心的有力诠释。
未来,温州大学化材学院将持续深化“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推动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深度耦合,从浙南大地到雪域高原,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与社会需求中练就过硬本领、涵养家国情怀,学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科教报国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相关链接:http://t.m.china.com.cn/convert/c_nAD8WwzV.html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