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风采 -正文

学长榜样69 | 何建平:幸运地抓住每一个机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28    浏览次数:

自1933年以来,温州大学

高举“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精神旗帜

立足浙南大地

培养了25万余高素质人才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温州大学校友办推出

“学长榜样”系列访谈栏目

聚焦校友一往无前、不负韶华

的拼搏岁月

探寻校友成功背后的心路历程

展现温大人迎接挑战、奉献青春

的榜样故事

希望激励更多的温大人

努力拼搏、奋发成才

传承发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

的校训精神



 



校友简介

何建平,福建龙岩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特聘专家。2009年在温州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13年在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维多利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职上海交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学习融合的安全协同,多机器人移动智能系统,分布式推理学习和非凸优化等。先后在知名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2015年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IEEE WCSP'17最佳论文奖、IEEE PESGM'17最佳会议论文奖、IEEE VTC20-FALL最佳会议论文提名奖和IEEE ICCA'17最佳学生论文提名奖等荣誉。现为控制旗舰期刊IEEE TCNS的副编委。指导/协助指导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名校全奖博士/博士后offer(牛津大学Oxford、苏黎世ETH、宾夕法尼亚UPenn、UCSB等),部分毕业学生已在交大、浙大等国内知名高校任教职。

 

 

 

“看来我有任务啊,你别紧张,我听从领导安排!”采访过程中,“热情+幽默”的何建平俨然像个大哥哥,让人倍感亲切。他事业家庭双丰收,却自谦道:“我只是一路走来比较幸运,把握住了机会。”那么,他幸运地抓住了哪些机会?


 

 

高考失利敲响警钟

何建平1982年出生于福建龙岩的一个小乡村,自幼展现出对数字的敏感,数理化成绩特别好,经常被老师喊去参加省市级的数学竞赛,偶尔也能拿个奖项回来。

“不过咱毕竟山沟沟里出来的,肯定干不过县城里人家老师专门培训的嘛。”何建平打趣道。不过回想起当年的求学之路,他还是会有些惭愧。他曾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进入高中,如果能够踏踏实实认真苦读三年,他相信一定能考上个好大学,可惜彼时“吊儿郎当”的他没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平时作业经常不交;到了高考时,即便能在一小时答完数学(该科目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但其它科目太拖后腿,最后分数只能勉强上二本。“我们那时候高考可以填六个志愿,我是被最后一个志愿录走的,差点没学上。”

高考失利给何建平敲响了警钟,让他醒悟要认真对待学业。在他的本科母校河南工业大学时,他就早早下定决心考研,目标是浙江大学数学系。“我是咱们村第三个大学生,第一位考上了浙江大学,我就想着无论如何我也要去浙大,也算是想跟紧榜样吧。”得益于中学时期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自小对数学的兴趣,何建平在数学专业上的成绩远超旁人,为了更上一层楼,他在课前把专业课都自学一遍。“不管老师讲得怎么样,你自己单独梳理一遍是很重要的。”这是他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对日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业都起到关键作用。

时至今日,他仍很感激那段本科时光,那时的他真切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也很幸运地能沉浸在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中。当时,何建平所在的数学专业是新设立的专业,老师们特别重视,平日里抓得很紧,班里的学习氛围格外浓郁,班上三分之一的人都选择考研。2005年底,何建平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朝着期望目标发起了第一次冲击。

在东南大学参加学术会议

 

与温大结下良缘

2006年考研放榜日,努力备考的何建平还是名落孙山,只因英语差1分没过线,他与浙江大学失之交臂。最后,他选择调剂去了同省的温州大学数理学院,与温大结下良缘。

“我是复试时第一次来温大,咱农村娃比较土,一下子被惊艳到了,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学校好漂亮!校门好大!学校有好多图书馆,印象最深的在小岛上居然还有个,特别漂亮。复试时候一看老师有不少名校的,就这了!”谈起第一天来温大的感受,他仍然充满了喜悦之情。

“也是蛮幸运的,温大的老师和同学都特别好。我其实是比较粗线条的一个人,大大咧咧的,但是大家跟我关系特别好,小日子也很滋润——我们经常在寝室做饭,还经常爬山,哥几个骑着小三轮到处转,去山后面吃杨梅。最开心的是每个月还有500块钱补助,那个年代可不少了,每次发了钱大家就去附近下馆子,有道水煮鱼的味道我现在都忘不掉。”

回忆起在温大的日子,尤其是谈到自己的恩师,何建平打开了话匣子。“我当时跟高利新老师,他人好,交流起来很顺畅,而且我也跟着进了一个比较nice的组,里面的师兄弟姐妹感情都很棒,每年还有传统的谢师宴,整个师门归属感很强。高利新老师自己是浙大博士,他真的是很认真地去做研究,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做科研的兴致。高老师是第一个鼓励并支持我考博的,最后能去浙大读博也离不开他的帮助。”

在温大读研的最后一段日子,何建平选择了考博,自始至终没有忘记自己“上浙大”的梦想。在备考那几个月,他真正做到了“自律”——每天早晨七点起床,直接去图书馆啃书,中午在学校食堂随便垫点东西就开始下午场的学习,一直到晚上五点,风雨无阻,雷打不动。考博是在3月,何建平清楚记得大年初三他就回学校备考。在谈到怎么做到劳逸结合时,何建平笑称自己也曾有过“职业梦”。“每个人都有青春嘛,都是男生,我当时也想过当电竞选手呢,可惜实力不够。不过我也怕玩游戏上瘾,会控制好自己只有晚上玩一会儿。考博那几个月每天泡完图书馆我就回宿舍打打CS或者War3,真的蛮解压的,每次看到游戏里自己被对方那么虐就觉得现实里的压力也就那样了。”

在中南大学参加学术会议







来到日思夜想的浙大

天道酬勤,2009年何建平成功考上浙江大学博士。

“在温大时期,我的成绩是特别拔尖的,尤其是数学。”当时教泛函分析的赵焕光老师喜欢让学生上讲台去讲课,他对何建平称赞有加,课上常说“难的由建平来上,不懂的问建平,建平上课有自己的特色”,以至于到了期末考试,赵老师开玩笑说哪怕建平不来考试,他也给95分。

“从小到大,数学都是我最自豪的学科。可是来了浙大,突然发现身边的人都是高考140+的天才,自己的数学水平也就那样。”真正来到日思夜想的浙大,与名校学生走到一块,何建平发现引以为傲的数学并不能拉开什么差距,而英语和计算机让他彻底迷失,“人和人差距太大了”!

还好,和优秀同学们的差距所带来的心理落差并没有击垮何建平,甚至还“帮”了小忙。“不会就学嘛!他们都是牛人,有点傲娇互相不服气,反而对于我这个吊车尾,大家都愿意教,也是得了便宜,哈哈哈哈哈。”正是不断主动热情地向身边优秀同学交流学习,何建平慢慢跟上了“天才”们的步伐,同时依靠开朗真诚的性格慢慢成了课题组师兄弟们的知心大哥。

博士毕业前夕,何建平面临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的抉择。班上的同学大多找到了心仪的岗位去高校任教,而他却因为研究论文投稿过程比较长,成果不足未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因为我本科、硕士、博士,加起来11年了,年龄也比较大了,挺焦虑的。”

幸运的是,他的博士导师觉得他虽然成果出来比较慢,但是总体成果还是值得认可的,于是推荐他到新加坡交换学习两个月作为毕业旅行。正是这次新加坡交换学习的机会,让何建平认识了海外的学界大佬,开阔了眼界。最后,在导师推荐下,他选择了继续深造,并最终抓住机会去维多利亚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说起自己出国科研的经历,何建平感慨真的是幸运,碰到特别好的老师,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学术能力。不过后来何建平觉得国外的环境相比国内太安静了,他这么“爱热闹”的性格呆不住,就回国了。

一番波折后,他最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任职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生活照

 

把擅长的点做到极致

一路求学,去过各式各样的学校,与各式各样的人做过同学,何建平感叹普通学生和优秀学生最大的差距就在“习惯”上。

“以我在交大执教的经验来看,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一开始其实不大的。但是这些优秀学生的习惯,也就是时间管理得特别好,他们很知道什么时间该锻炼了,什么时间该学习了,而且也特别卷,交大的图书馆每天都是要抢座位的。慢慢的,差距就出现了。”在这里,何建平说了一个他课题组优秀学生提出的一个时间分配的“28定律”——优秀的学生很注重效率,比如说你一门课,花20%的时间可以快速考到80分,这是比较容易的;然后后面20分你是需要80%的时间去提高才能达到的,性价比就不高;那么他们就会权衡,大部分的课我花一点时间达到80分就行,在自己感兴趣,或者说跟自己专业直接相关的那些专业上,他们会下功夫,保证自己大部分学科都均衡发展了,又不会没有专长。

“我们这种普通学校出来的学生一定要把自己擅长的点做好。因为你不可能像清北出来的那些学生一样,他们小到大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基础也很好,所以他到了好的大学以后还是全面发展。但是我们就要把自己的擅长发挥到极致,这样还是很容易脱颖而出的。”

 


联系地址: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茶山校区 联系电话:0577-86598000
传真:0577-86586000 邮箱:wzdx@wd.edu.cn

Copyright © 2022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温大公众号

温大抖音号

校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