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其实北京、深圳等地的知名高校也都向我发出过邀约,但是温州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让我深刻感受到‘知识是被重视的,人才是被尊重的’。”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侴术雷昨天对记者如是说。
缘起10 年前
再过两个月,就是侴术雷在温一周年,虽然他是黑龙江省绥化市人,但他同温州的缘分早在2012 年就开始了。当时侴术雷在悉尼附近一所大学任教,悉尼距离温州7592 公里。至今侴术雷还清楚地记得,2012 年他受邀来到温州参加一场海外学者论坛活动,这是他第一次踏足瓯越大地。“在澳大利亚读书时,我有一个师兄叫刘勇,他是温州人,现在是温州医科大学的教授。当年就是他邀请我来温州参加活动。那是我第一次来温州,市领导介绍了很多人才优惠政策,而且我感觉温州的气候、景色都很好,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侴术雷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温州满满的好感。
一来二往,他与时任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现任温州大学副校长王舜成了好友,双方开始保持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往来。近 10 年来,侴术雷同温州大学基本保持着每年1~ 2 次的学术交流。
2021 年 5 月 31 日,侴术雷再次受邀做客温州大学瓯江学术论坛。在此次学术交流活动结束后,温州大学正式抛出“橄榄枝”,邀请侴术雷全职加盟温大,助力学校能源材料学科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促进温州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资源高效利用。
谈及最终下定决心加盟温大,侴术雷表示有两个契机。一是,当时他在澳大利亚被隔离,苦于没有签证无法回国,当时王舜了解到情况后,用了3 天时间帮助侴术雷拿到人才签证邀请信,让他顺利回国。二是,回到国内后,温州市委组织部、瓯海区委组织部、温州高教园区及温州大学等部门、机构、高校一行20 余人又组成了联合招才团同侴术雷对接人才政策。“温州各部门从上到下,做事风格、思想认识都高度统一,从待遇、事业、感情三方面留人。而且我跟温州大学可以说是一见如故、一拍即合,所以没几天就正式确定了全职加盟温州大学。”侴术雷说。
最大的亮点
在众多的人才政策中,最吸引侴术雷的还是“瓯越鲲鹏计划”。这个计划不仅给予了个人补贴,还给予了项目资助,正切中侴术雷本人的需求。
“温州给我提供了能够结合产业和基础科研的条件。”侴术雷表示,之前他在澳洲只能做基础科研,要做产业就只能回国,然而由于疫情他没法国内外来回跑,于是他决定要寻求能够把产业和基础科研相结合的地方。
“在我看来,温州的人才引才政策最大的亮点就是,政府和高校的完美配合。一般的城市没有做到温州这样,大学和政府这么紧密结合去招引人才。”侴术雷表示,一些985 高校的空间场地有一定限制,很难容纳团队型人才,温州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侴术雷教授及其主导的钠离子电池项目,备受瞩目。首先,在资金方面,瓯海区给予侴术雷团队 4000 万元的资金支持,并且场地免除了5 年的租金。浙南人才集团也持续关注该项目进展,积极配合后续进程,并切实推进“海创基金”创建工作,拟为该类项目落地提供支持。
在场地方面,温大把校内科技综合大楼的 14 层 2000 平方米的场地给侴术雷团队用于开展基础科研,校外则提供了温州国家大学科技园内5000 平方米的场地。此外,还接收了侴术雷团队内 15 个高层次人才,以及20 个博士后,预计未来还将接纳研究生和博士生足足 200 人左右。不管是资金、场地还是后续的人才培养,温州都充分给予了侴术雷发挥的空间。
现在侴术雷即将完成温州市钠离子电池研究院的装修和设备调试,然后进入原材料和中试化的开发,并对电池的样品进行性能提升。如果样品被成功做出,侴术雷团队将会对电池的性能进行第三方评估,争取在年内达到产业化落地。
新闻+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成功引进侴术雷及他的团队只是 2021 年温州引才行动中的一个缩影。
从 2019年出台“人才新政40条”,到2020年改版推出“人才新政 40条”2.0版,再到 2022年升级推出“人才新政 40 条”3.0 版,3 年间我市人才发展政策机制不断完善,“百万人才聚温州”行动全力加速。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3年来温州聚才用才的磁场越来越强。
代表声音
人才待遇需提升 留得住人才
市人大代表、温州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肖磊说,人才兴市,人才兴校,人才兴业。近年来,温州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特别在近几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才政策迭代升级,联动推进“鲲鹏行动”等多项计划,吸引了众多高层次人才来温。温州大学党委也积极发挥作用,大力引入高层次人才,引导人才积极对接产业,为温州产业加快转型贡献力量。
然而,目前我市仍存在对外吸引力有待加强、人才新老政策衔接不畅等问题。为此,肖磊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更多的政策,提升人才待遇水平,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引进和留住各方面人才,推动温州产业转型和提升。
委员观点
人才新政强化执行 要设立专班
市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研究室主任、教授刘勇认为,温州长期受到地域与教育资源局限,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一直不如杭州、宁波等地。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3年推出了3个版本的“人才新政 40条”,成效显著,为温州全职引进了如侴术雷教授这种具有高度国际知名度的高层次人才,带动温州产业的转型升级。
但是,当前人才新政的解读与执行还缺乏专人与渠道对接,影响了人才新政对于潜在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此外,除了大力引进新人才,还应该更加关注如何长期留住已在温人才。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组建人才新政实施协调小组,为已引进的人才及时解决后顾之忧。此外,建议将人才新政的适用范围拓宽到已在温奉献多年的人才,为温州保留现有的优秀人才资源。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