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人物介绍
张嘉诚,温州大学商学院本科三年级学生,预备党员,院学生会执行主席,温州大学“十佳大学生”。课程平均绩点4.34,一举拿下3个“专业第一”:绩点第一、综合评测第一、获奖数量第一。连续多年获得校“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在校期间参加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农业经济论文在SCIJCR-Q1发表,事迹受学习强国、温州人等媒体报道。
他成绩优秀、热爱迎接挑战。三年来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温州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迎接挑战,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情怀与脚踏实地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贯穿我大学生涯的一段难以忘怀的特殊比赛。“挑战杯”于我,是方向、是目标、是梦想。我有幸参加了两届赛事,至今我仍在努力,每一次前行,都见证了我的成长。
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11年的家乡蔬菜滞销事件,包括我爷爷在内的多数农民都陷入了“有菜卖不出、卖了反而亏钱”的困境。后来我虽然离开村子去外地读书、生活,但就是这件事让“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的想法在我心中不断地生根、发芽。正巧,温州大学菜篮子课题组的学长学姐们主攻农村合作组织、技术创新管理、农产品供应链等方向,当时大一的我怀抱这份热爱义无反顾的加入其中,这也成为了我与“挑战杯”结缘的起点。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们持续走访温州各地的农村,一年多的实地调研,让我们有了新的收获。我们通过对原有为农服务载体的探索与改进,提出了为农服务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系”。有了理论基础的支持,我们陆续完成了省新苗人才计划课题并得到了新闻媒体报道。每一个成果仿佛让都我们距离参加“挑战杯”竞赛更近了一步。我们的调研报告最终获得了温州市供销社的采纳并用之于实践,调研提出的修改意见获得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时任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的批示与肯定。在此基础上,初次尝试的我们一举拿下了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二等奖,而今,我们仍在为更好的结果努力。
参赛过程是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我们有过言辞相左的争论,有过铩羽而归的失落,有过变更研究视角的无所适从,有过团队接替的依依不舍,有过太多磕磕绊绊、兜兜转转。但幸运的是,我们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锲而不舍地和合作社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中,在一丝不苟地听取各位指导老师的中肯建议中,在社会各界的一贯支持和帮助下,不断成长,并有了一段终生难忘的大学回忆和成果。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竞赛的成功无法一蹴而就,而需博学笃行、铢积寸累。在别人无法坚持的时候坚持,才能拥别人无法拥有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不曾想过放弃,不曾忘记为农发展的使命。三年以来,我们的调研团队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农村实地调研,深耕为农服务沃土。新增的调研样本让我们有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成果,在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舞台上,我们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专家评委的肯定,获得了省赛特等奖的好成绩。
因农而生,为农而作,始于兴趣,忠于农经。“挑战杯”竞赛让我与农村经济结缘,愿我永葆“挑战”之精神,在这条助农之路上越走越远。
竞赛经验谈
(一)竞赛前
1、信息收集的工作
提前收集比赛信息可以说是参加竞赛最基本的一步。提前询问学院的辅导员、相关课程的老师,或者是学长学姐都可以让你提前了解到“挑战杯”系列竞赛的时间、背景、难易程度以及其他基本信息。如果了解得足够详细,更是可以准备一份自己独有的“竞赛时间表”,这样就可以大致为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提前准备各个阶段的资料,若是某个竞赛与专业相同,更可以将竞赛时间表与专业课表结合,起到预习或者复习的作用。
2.队员与导师的确定
优秀的导师是我们“挑战杯”竞赛之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倘若已经有了想要参赛的想法,应该积极和有意向的老师联系,不能临近赛期才匆忙准备。另外,团队队员是竞赛之路中互相接触最多的。一个好的挑战杯竞赛团队一定是充满凝聚力与执行力的,在有了竞赛想法后也可以提前进行队员安排,跨学院、跨专业合作往往能给团队带来更多的思维碰撞。
3.研究方向的选定
我对什么课题感兴趣?我究竟要研究什么?这些问题是我们参加竞赛的最终问题。挑战杯竞赛的选题不是靠“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出来的,真正切实可行的选题应是在老师、队员已有的专业基础上根据兴趣与实践研究出来的。我们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在选题上切忌一味求大、求异,而应切实考虑大学生自身的研究水平与研究能力,寻找真正具备研究价值的具体且深入的课题。
(二)竞赛中
1.竞赛文本撰写
竞赛文本是需要整个团队长时间打磨的。挑战杯比赛对于各类文本有一定的字数限制,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有限的字数里尽可能把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表现出来。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应该是逻辑清晰且环环相扣的,可能部分团队在撰写文本时采用的是不同队员分段撰写的方式,那就一定要在后期整合时进行逻辑性与连贯性的二次检查。
2.现场路演与答辩
倘若能够进行现场路演与答辩,就应该对自己的项目抱有十足的信心。能够前往决赛的队伍自然都是很优秀的,但我们也不能让不自信与紧张成为自己失误的原因。在现场路演与答辩时,应该在短时间内做到对相关问题的归纳与总结,有条理且清晰的语言加上肯定与自信的回答定会让评委老师眼前一亮。
(三)竞赛后
参加完竞赛之后,我们不应该就放弃了课题研究。无论获奖与否,我们必然都在“挑战杯”的参赛历程中收获了许多。多做些赛后总结,进一步修改课题,提出新的研究视角,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方式。挑战杯竞赛只是我们求学之路上短暂的风景,但自我挑战的精神确是我们一生应该具备的。
来源 | 温州大学团委
编辑 | 白巾夕(四川外国语大学)
责编 | 付泉、张海军
校审 | 阚宝奎
值班编委 | 陈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o6YM9MprN-lMgtInehwAA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