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材料被列为国家新工科专业重点发展领域,同时也是浙江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七大万亿产业之一。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等部门共同编制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2020-2025年,新材料专业方向人才缺口规模年均在300-400万人。这意味着,新材料领域的人才需求巨大。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温州大学顺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科建设潮流,于千禧年前后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了一批批新材料领域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近日,该专业又收获一个重磅喜讯——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系温州大学重点发展的工科专业之一
在温州大学的校园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但其学科发展势头迅猛、专业建设成绩喜人。
温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历史要追溯到1998年。彼时,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理念和思路的转变,全国各大高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科建设趋势下,纷纷打破传统按照材料类别进行培养的模式施行了大材料教育。温州大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等材料专业主要课程。“四年后的2002年,我们开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招生工作。”温大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王舜回忆说。
在随后的几年里,该专业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实现质的飞跃——2014年,因材料学科发展需要,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浙江省高校首批“十三五”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一举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王舜表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今已是温州大学重点发展的工科专业之一,材料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温州大学重中之重学科以及“学科提升战略”建设项目重点学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温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拥有了一套较为完善与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记者采访了解到,该专业主要面向浙江省对新材料产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重点培养在无机光电功能材料、应用高分子材料、能源材料领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及相关基本技能的高级研究开发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能在橡塑材料、能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及改造、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所依托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王舜介绍,温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优势便是依托材料科学学科优势打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该专业所依托的材料科学学科为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全球前1%和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2019年1月,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显示,温大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为温大继化学学科之后第二个进入ESI前1%行列的学科,标志着该校材料科学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大大提升。据悉,ESI专门收集和反映世界各主要学科的论文被引用情况,现已成为用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或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一个学科能否进入ESI前1%,是衡量该学科是否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学科建设与新材料产业链大背景的牵引下,温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持续完善与新材料产业链紧密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如明确无机功能材料和应用高分子材料两个专业模块方向,以适应浙江省新材料产业链实际需求。与此同时,该专业还按照材料组成-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结构-材料性能-工程应用基本规律,构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工程实验”的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特色鲜明、与新材料产业链紧密对接的一流精品课程群。王舜介绍了该专业近年来所取得的较具代表性的办学成效:“过去五年,我们专业的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134项目,学生科研立项79项,发表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19项。”
还值得一提的是,温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完善自身教学的同时,拓展国际化本科教学平台,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向海外生源拓展。该专业曾入选温州大学首批国际化本科招生专业,并于2017年招收首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海外留学生。
产教融合培养新工科属性专业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体现出‘学科交叉、产学融合’的特征。”温大化材学院副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杨植告诉记者,该专业大力推动校企联合、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了一批以新材料产业为背景的产教融合基地,如先进材料实训中心暨国际新能源创新研究中心、温州大学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基地、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等,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了一批批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
杨植举例介绍,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由温州大学化材学院与浙南科技城联合创办,集“政、产、学、研、用、资”六位一体,走出了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发展新路子。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污水提炼重金属项目由温大教授张伟明带领团队共同完成,可以对企业排出的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回收,不但可以减少废水排放,还可以从中回收高价值的重金属,实现“变废为宝”。学生们在校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以研究院为实践平台深入企业,在具体科研案例中开发创新思维、提升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水平。为了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该专业还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科研导师,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科研等进行指导,学生可以进入导师的课题组或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
与此同时,温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还与天能集团、凯威碳材料有限公司等5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协议,设立“华峰班”“制笔班”等特色班,形成订单式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在学生学业培养中的独特优势,赋予学生新工科发展应具备的专业属性。早在2011年,温大化材学院便与华峰集团签订“华峰特色班”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实行“3+1”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在学校集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完成实验教学,最后一年到企业从事工程实践和生产实践活动)。对于该种人才培养方式,杨植颇有感触:“我觉得培养人才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五年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温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优势不断凸显,曾于2019年获得温州大学最具就业竞争力专业和最具职业发展竞争力专业称号。发展20多年来,该专业广大毕业生就业涵盖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工作包括材料领域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质量检测、市场营销和管理等。近五年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曾对该专业进行就业质量调查,数据显示:该专业2014、2015、2016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在就业率、专业相关度、工资水平、创业率、升学率、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等几个指标均表现优异,尤其是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的几项指标都位列浙江省内高校同类专业中的第1位,说明温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三年后仍然对专业的培养质量较为满意。而工资水平方面的数据,在省内高校同类专业中也非常靠前,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能力的认可程度较高,毕业生工作竞争力较强。
另一方面,该专业的考研升学率近两年屡创新高。继2020年考研升学率达到44%后,2021年考研升学率达到了历史性的52%,并且相当数量的同学被985、211等“双一流”高校录取。温州大学2016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舒丹成功考取了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她点赞母校的创新栽培方式:“我们专业的科研导师制度,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科研经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撰写论文、英语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我能够考取复旦大学,正是得益于此。”
谈及下一步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时,王舜表示:“我们将以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契机,认真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OBE理念精神,启动教育工程专业认证准备工作,同时充分发挥材料学科优势,主动迎合新工科建设发展人才需求,积极培养新材料领域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未来想要在新材料领域有所作为的准大学生们,温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期待你们选报!”
相关链接:https://wzwbapp.wzrb.com.cn/lookAtWenzhouH5/commonDetail.html?tenantId=T_GOV&siteId=S_KWZ&source=https://wzwbapp.wzrb.com.cn/app_pub/xw/zy/202106/t20210629_187241.html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