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边玩“游戏”还能边把课堂作业给交了。临近期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大三学生薛甘霖打开电脑,点开“山水诗之意境体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网站,津津有味地上起了课。屏幕里,她角色扮演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生活,在温州游山玩水、吟诗作对、答题闯关,“游戏中学习课程,还能直接拿分数,有趣又有新意”。她止不住点赞。
这般沉浸式的学习模式,原来是温州大学自主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课堂。为让学生系统化掌握文学知识,该校研发团队立足温州山水诗发源地特色,开发虚拟“游戏”,让学生“穿越”到古代,直观感受诗人生活。“有别于实操性强的工科类课程,文学课堂融入新技术探索,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项目负责人洪之渊教授介绍,目前该实验已广泛应用于学校古典诗词美学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大学语文等课程中,并且占比期末成绩。
记者体验项目发现,“游戏”设置栩栩如生。画面里,温州山水风光秀丽,谢灵运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学生登陆后,可以设置人物穿着,操作走动、登船,观赏温州特色地标江心屿等,还能与山水诗代表诗人孟浩然、文天祥对话。整个游戏过程中,不断穿插古典诗词鉴赏,各选项及分析提问也娓娓道来。
“请分析山水诗意境”“ 请撰写阅读感受”“代表导游,讲解山水诗人”……对着屏幕,记者一一回复,并提交答案。在项目管理平台,老师则可登陆查看,最终批改给出成绩。“相比老师授课模式,虚拟仿真课堂没有改变知识点,但更在于考察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按照自我理解探索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洪之渊说。
通过娱乐传达文学魅力,目前该项目也开始逐步推广服务于浙江工商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广东韶关学院等8所省内外高校文学课程中,项目体验学生超过1.4万人。今年该项目被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激发文学体验,该项目还将逐步推广上线专业版和普及版,涉及雁荡山、楠溪江以及边塞诗、田园诗等内容,结合VR技术,面向社会大众,实现更为全景式、沉浸式的教学体验。
相关链接: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593184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