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在北京,提起“十里河”,几乎无人不晓,那里留下京郊发展的一段传奇。
有一位温州人,从上世纪90年代就在十里河摸爬滚打,而且把十里河灯饰城从北京开到沈阳、哈尔滨、天津、温州……堪称“灯城航母”。
畅叙乡情、共谋发展。如今,他又回到家乡温州,带着500多名温商精英,第一次在家乡举行商会的20周年庆典。
他就是,沈阳市温州商会会长、上海十里河集团董事长张爱忠。
商界“老马”,如何看待产业转型、新生力量、家乡发展?且看世界温州人云社区专访张爱忠。
赤子之心,带着浓浓的乡情回归
“在温州那,兄dei!”1月13日下午,张爱忠刚从沈阳回到温州,就有不少老乡打电话来,尽管普通话里还夹杂着东北口音,张爱忠还是不时冒出家乡方言来,问候老朋友。
在世界温州人家园全国各地温州商会联络处的办公室里,张爱忠他正为商会20周年庆典忙碌着。我们“见缝插针”,与他聊了起来。
“我们这一代人都有浓浓的故乡情结。”张爱忠说,出生农民家庭,20多岁就离开瑞安陶山。1999年投资成立北京十里城灯饰批发市场、2009年又把灯饰城带到沈阳……
张爱忠身上拥有老一代温州人敢于吃苦、敢闯敢试的精神,也使他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民营经济潮起云涌的先驱者和敢于拓荒的带头人。
不管走到哪里,月还是故乡明。响应家乡“年会回归、商会回归”的号召,一个多月前,张爱忠一句“行”,就决定带着在辽宁的温商回乡。
“叶落归根”“肯定得回来,对温州有感情的。”和许多老一代的温商一样,65岁的张爱忠,充满对家乡的浓浓深情。谈话间,不时有温州的朋友打电话进来。
搭建平台,商会凝聚发展力量
从一人独闯到抱团发展,张爱忠对商会有着独特的情怀。他说,早年在北京发展,身边还没有商会组织,碰到问题只能自己找人。2018年,张爱忠开始担任新一届沈阳市温州商会会长,为家乡在外温商共同发展铺路搭桥。
据不完全统计,在辽宁创业经商的温州人有20余万,投资兴办的企业数万家,涉及房地产、建筑建材、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冶金化工、通讯百货、金融投资、印刷包装、服装服饰、物流业、餐饮业、新能源、环保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其中上百家企业为该行业龙头企业。
“20年来第一次回温州家乡开,很多会员也想来家乡投资。”张爱忠说,通过商会这个平台可以凝聚更多温商资源,如今家乡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他要把自己的感受、见闻带给更多会员企业。
同时,作为在东北闯荡多年的商界元老,张爱忠对沈阳情况熟悉,可以为温州、吉林两地经贸活动搭建桥梁,为落户来沈阳的温州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也为想回温发展的在外企业提供信息、搭建交流平台。
面向未来,要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张爱忠很是感慨,老一代的企业家凭借敢闯敢试走天下,但往往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新生代的企业家,往往都有很好的教育、国际化的视野,可以大有作为。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从小在北京读书之后,又到美国、英国留学。他们做得比我好,有更多的想法、很开阔的眼界。”张爱忠说,在沈阳市温州商会里,也有新生代企业家分会,许多年轻人做得都不错。
“胆大还要心细,不然优势就会变成劣势。”对于市场投资,张爱忠也说,现在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原来,是做大市场,动不动就投资几十个亿,如今要把市场做细。原来市场里单一销售灯具,现在家具、窗帘等一体化发展。
在张爱忠看来,希望家乡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进来。“多投资教育,把人才留住,把大学办好。学校厉害了,人才留住了,发展就不愁。”
这位在外闯荡40多年的商海弄潮儿,正琢磨着新的未来。
温州大学教授、世界温州人研究中心张一力:让温州人成为永恒的品牌
从张爱忠他们身上看到了温商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家乡有召唤,他们就会回来。他们也是有责任、有担当的温商,在商会困难的时候勇挑重担,带领温商发展。
对老一代温商而言也面临转型的任务,他们中的很多人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制约了他们的创新发展。但是,他们的二代、有着良好的教育、国际的视野,可以承担起更多转型的任务。但二代普遍对家乡的联系不多,希望把温州的情结延续下去,让温州人成为永恒的品牌。
相关链接:https://new.qq.com/omn/20200120/20200120A0AB5D00.html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