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文化自信的内涵意义
宣讲人: 孙邦金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对待。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四个自信”,和“五体一位”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道,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分别从文化自信的内涵、意义和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来谈:
第一,什么是文化自信?报告第七部分在谈文化建设时,讲得很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从内涵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包括三种部分:
首先,它是对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其次,它是对为民请命、勇于牺牲的革命文化的自信;
还有,它是对浸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这三者可谓三位一体,缺一不可,都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下实践。
第二,为什么要讲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在谈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时强调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人都知道,相对于物质文明建设而言,精神文化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的反作用。
但是,过去我们经常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对文化的功能认知还主要停留在一种工具性、手段性价值层面。其实,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目的。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精神修养等文化需求,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义。应该说,正是基于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和更持久力量的认知,报告才着重强调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第三,怎么样坚定文化自信?报告第七部分在谈到文化建设时特别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段表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总的说来,坚定文化自信,需要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我个人认为,其中有三个指导性原则或者思想维度值得注意:
一是要坚定文化自信,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文化自信,都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坚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系到执政党的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本方向。
二是要坚守文化自信,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国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型国家,它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更是一个文明概念。我们应该对其保持一份历史温情和敬畏感,应该庆幸是自己继承了这样一份遗产。我们要做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要正视并积极参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复兴进程,不让文明断裂在我们手中。
三是坚守文化自信,须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严格说来,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西方文化中孕育诞生的,没有18、19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也就没有当今蒸蒸日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饮水思源,我们理应以更广阔的理论胸襟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用别人听得懂的学术话语讲好古往今来的中国故事。
当然,我们要警惕和提防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要摆脱西方中心主义话语的窠臼,要跳出西方普遍价值论和历史终结论的迷思。但无论如何,我们不应矫枉过正,走回封闭保守的老路,而是要继续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参与世界文明交流和对话,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参与全球治理。
我们相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够让文化担负起引领实践的时代重任,才能够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拥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对重塑温州人文化自信的思考
宣讲人:骆微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首先,和大家谈一谈,为何要重塑温州人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不仅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认同,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深厚灿烂文化底蕴的肯定,和对潜在文化能量的自信。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物质生活逐年提高,但相比之下我们的精神文化却欠缺发展进步,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还存在着不足。尤其现在很多人一提到温州,都说温州人聪明会做生意,温州人有钱,与此同时,文化自信却正在一点点的缺失。基于温州的悠久历史以及发展现状,我们更应当思考:为什么要培养和铸就温州人真正的文化自信?
在儒家文化和临海多山河的大背景下,几百年来温州人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大致形成了一种由乡土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的文化体系。乡土文化的封闭性使得人们重视家族伦理,重视“血亲”纽带,放大了人情世故的作用,缩小了法制对人们行为的束缚;而海洋文化的开放性又强调个人的价值,强调自我与理性,主张开拓进取,反对墨守成规。故而温州人一方面有强烈的族群意识,另一方面又有积极的商贸精神,形成了一个“义利并举”的文化内核。
今天,我们无法重塑一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温州文化,即使重塑了将其放在现如今的温州人身上,今非昔比,八十年代的温州文化也无法在如今重铸往日温州商人的辉煌。而我们当下能做的就是通过观察规律本身,利用现有的基础,引导一种能适应当下市场环境新的温州文化诞生,重塑一种新的温州人文化自信。
“一个地方的产业选择、城市形态、发展路径,最终都取决于地域文化的特质和基因”,意大利的文化富有浪漫主义,使得他们的艺术产业首屈一指;德国人严谨的生活作风,让他们的精密仪器远销海外;印度人擅长计算与逻辑推理,所以电脑软件行业居于世界前茅。可见若一个城市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经济势态就会顺风顺水。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温州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文化自信重塑模式,只有深刻了解温州当地文化,积极推广普及优秀“温商”文化,准确的给自己定位,才能从容应对国家甚至国际文化市场带来的挑战,从而更好地改善温州的文化市场环境,成功重塑温州人的文化自信。
对于如何重塑温州人的文化自信?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传承温州文化的独特内涵与魅力,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向世人展示优秀的温州文化。温州历尽数千年的发展,留下了无数的文化财富。坚定温州人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做到坚守对温州自身历史文化的认可。我们不仅要珍惜温州多年留下了的传统文化,还要对温州文化的生命力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瓯越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称温州为永嘉,故永嘉文化便泛指温州文化。温州文化丰富多彩,而缺的是世人对它的认识与唤醒。温州千年传承下来的“工匠精神”,便是温州这一城市的文化精髓所在,也是流淌在温州人血脉中的文化精神,文化印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便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第二,要逐步推进温州传统文化的改造与革新,求创新,谋发展。历史文化给温州人留下了宝贵“财富”,那便是勤劳与吃苦。传统的工匠精神我们也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工匠精神传承的是情怀与境界,即对自身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仅仅停留在古老的技艺的传承上是不够的,更多的我们应该博取众长,挖掘自己的文化特色,不断创新。通过文化创新与产业结合,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
第三,要摒弃文化自卑,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卑是典型的不自信的表现,一旦自卑,何来自信?温州有着丰富的古人留下来的文化,瓯剧、瓯塑、瓯绣历史文化遗产等,我们不应该自卑,我们更加没有理由去自卑。树立一个正确的文化心态相当重要,它是重塑温州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心态正确了,谈文化自信才有可能。因此,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模式的自信心,要挺起民族文化的脊梁,向世界展示中国温州文化的自信与自强。
第四,要推开国门走出去,促进文化合作与交流。文化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交流、碰撞、交融才能显示出自己文化的独特魅力。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无可复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走出世界时要注重充分展示温州人的精神面貌,提升温州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只有温州的文化走出去,在世界这个大平台上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借鉴,创新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
最后,我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关链接:http://tv.dhtv.cn/oujiangxianfeng/qslt/000038402.html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