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9月4日,是温州大学的新生入学报到的日子。
在4000多名新生中,坐着轮椅的李新格外引人注目。
(李新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进入校园)
这位19岁的绍兴少年,因为患有先天性脑瘫,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但是轮椅并没有禁锢住他的梦想和人生,乐观坚强的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以近600分的高分考入温州大学。
由于生活无法自理,李新需要家人陪读。温州大学得知情况后,赶在新生入校前,为李新准备了一份特别的开学礼——“私人订制”一间宿舍,修建无障碍通道,还为他特派了一名在接下来的四年陪伴他成长的心理老师。
来到温州的李新一点都不孤单,除了学校的关心和父亲的陪伴,还有高中同窗三年的小伙伴,也选择来温州医科大学读书。
(通过这段赶制的无障碍通道就可以进入为李新“私人定制”的宿舍)
坐着轮椅来报到的特殊新生
高考考出近600分的高分
9月4日凌晨5点不到,李新一家人早早收拾好行囊,由朋友开车从绍兴送往温州。上午10点,他们到达温州大学,踏入学校为他“私人订制”的宿舍。
(李新在班助陈凯强的帮助下通过无障碍通道)
“要来温州的前一晚,很紧张也很激动,我差点失眠了。”在温州大学步青学区的宿舍楼,记者见到了这位励志男孩。
轮椅上的少年李新,今年19岁,来自绍兴市柯桥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
2002年的时候,站不起来的李新被父母带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
经过无数次求医问药,李新依然无法正常行走,这意味着,他以后的生活都要在轮椅上度过。
(积极乐观的李新看到新宿舍很开心)
“当初确诊时心里很难受,孩子患了这样的病,任何家庭遇上都会有压力。”46岁的父亲李卫鸣回想当初,百感交集。“不过人在患难当中也要欢欢喜喜,尽力去面对生活。”李卫鸣也是这样做的,他和妻子倾尽全力照顾着李新。
谁知道2005年,意外又一次降临,李新的妈妈被检查出脑瘤,后来通过手术切除双眼视神经及单耳听神经,保住性命的妈妈也成了残障人士。
“手术之后,一家两个残疾人,我是他们的护理者。”李卫鸣说,当地政府第一时间救助,给母子俩发放了残疾证和补助金。
家庭的不幸并没有打垮这家人,日子虽然异常艰辛,但他们都很努力地活着。
“因为身体不方便,李新没上过幼儿园,都是我在家教他。”李卫鸣说,儿子八岁那年吵着要去上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联系了小学,学校收下了他,孩子也很争气,入学考试的成绩非常好。”
从那以后,李新开始了自己的求学生涯,而父亲李卫鸣,也一直陪伴着他。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希望儿子努力,尽力!” 李卫鸣常常给儿子这样打气,鼓励他“要笨鸟先飞”。
因为身体原因,李新握笔不稳,字写不好也写不快,他就暗暗训练自己的思考速度,让思考先于一步。
十二年的求学路,李新比正常同学付出更多的努力,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今年高考,李新以596分的好成绩(高出浙江省普通一段分数线1分),成功被温州大学录取,进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就读。
(进入宿舍的李新)
学校得知这位特殊的新生
为他私人订制宿舍和课程
大学考上了,可对于生活无法自理的李新来说,接下来的日子依然充满未知。
接到温大的录取通知书后,李新曾通过电子邮箱给学校写了一封信,详细述说了自己的情况和面临的难题。
几乎与此同时,学校也已经通过新生录取信息中的健康体检表,获知了李新的信息。
“面对特殊学生,我们应该正常对待,加倍关怀。” 温大学生工作部部长张敏介绍,因为李新行动不便,学校赶在开学前为李新做了一系列“私人订制”服务。
(李新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进入宿舍)
这间“私人订制”宿舍特意安排在一楼,两张单人床分置其间,墙上是温馨的水彩画,阳台上有许多绿植,课桌和家具也根据李新情况量身定做,卫生间内专门安置了残疾人坐便器和扶手。
“太温馨了,像家一样!”坐在轮椅上的李新,止不住地开心。
(李新和父亲在书桌旁,阳光充足的房间,屋外是老师特别准备的绿植)
除了改装宿舍、修建无障碍通道,学校还尽可能将上课的教室安排在一楼或是带电梯的教学楼,方便李新前往上课。
“大学除了知识和技能,培养健全而独立自信的人格更为重要,我们要教会学生自强自立,知恩图报,在社会当中传播正能量。”张敏介绍,学校还派出积极心理学相关专业的老师,将在四年的时间里跟踪、陪伴着李新,关注李新的成长。
“等孩子上学了,我们还提供了部分合适的工作岗位给李新的爸爸挑选,让他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进一步改善家庭生活。”张敏介绍道。
(李新将在这间宿舍度过大学生活)
大三的陈凯强是李新所在班级的班助,他正在起草一份帮扶计划,“我们准备成立一个帮扶小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帮助李新同学,解决他上下课、上厕所、喝水等时候的困难。”
(李新在班助陈凯强的帮助下登录校园网)
挚友为了他来到温州
这四年他不会孤单
“他原本要去外省读书,听说我被温大录取,他放弃了去外省的想法,最后选择了温州医科大学的护理专业。”李新嘴里的他,就是高中同窗三年的好朋友王锦涛。
从温州大学到温州医科大学,两所学校的距离大约2公里,步行不超过30分钟。
比李新小1岁的王锦涛,高中三年里更像是李新的“手脚”,课间帮李新倒水喝、推着他上厕所,一起聊天一起探讨数学题,放学一起写作业一起打游戏。甚至每逢暑假,两人还会互相串门,到对方家里住上一段时间。
“我们俩就是一见如故,特别投缘。”提起挚友王锦涛,李新的脸上添了不少神采。
李新一家到达温州大学时,王锦涛正在温医大校园内参加开学典礼。两人约好,典礼一结束,王锦涛就来温大看望李新。
“两所大学离得很近,我们会继续是好兄弟,我也会常常去陪他。”王锦涛告诉记者。
(书桌前的李新)
“感谢所有帮助我的人!他们都对我抱有很大期望,我要努力活出自己,搏一个好的前程,能够给他们一个好的答复。”谈到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李新充满了期待。“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将读硕读博,继续深造。”
“忘记背后,努力向前。”李新的理想是成为计算机程序员,这个19岁的少年,正践行着父亲教给他的道理,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行。
相关链接:https://www.thehour.cn/news/304319.html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