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历经“两校合并、七校融合”的跨越发展,温州大学办学86年来,始终坚持扎根瓯越大地,秉承“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的学校精神,与温州城市发展相伴相随、互助并进、共生共荣,成就了今日文脉绵延、奔腾浩荡的发展格局。
面向新时代,作为浙南闽北赣东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温州大学将着力打造“三大高地”,为实现区域转型跨越作出新贡献。
凸显综合特色,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高地
日前,第六届浙江省“十佳大学生”评选结果揭晓,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15级机械工程国际化班龚玲艳从省内优秀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而就在前不久,她还收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生录取通知书,成为本科直博生;商学院国贸专业刘光宇摘得“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全国微创业行动金奖等诸多荣誉;教师教育学院来东芳在校期间荣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银奖、浙江省金奖等80余项奖项;法政学院毕业班司法考试通过率达64.7%,位列全国同类法学院校第4名……
近年来,温州大学立足“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一办学定位,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积极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理科、新师范等专业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着力建设了一批“金课”,打造了一批“名课程”。其中,智能制造、生物制药、先进材料与智慧建造等专业集群深度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教师教育培养了温州地区72%的名校长、53%的特级教师和55%的教学名师,是温州乃至浙南地区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完善产业、专业、创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被誉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四大模式之一。
为了鼓励引导更多毕业生留温就业创业,温州大学积极推进思政课程综合改革,主动将“两区”建设精神融入思政课。通过编写发放温州文化课外读本、带领学生参观温州民企、组织创业创新者讲坛等多元方式,让学生了解温州、爱上温州、融入温州,为我市续写好新时代创新史、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目前,温州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每年约30%毕业生留温工作。根据省教育评估院2018年对2017届本科学生毕业一年后的职业发展状况与人才培养质量(全省同专业调查指标)显示,学校三分之二专业多项指标位列全省本科院校第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得分为88.8分。
实施人和战略,打造一流科学研究高地
作为温州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的重要一环,温州大学充分发挥温州的市场优势、产业优势、人文生态优势,调动各方面资源为我所用,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
2011年,通过全球招聘,戴瑜兴教授来到温州大学,也带领着学校电气工程学科的飞速发展。2015年,以戴瑜兴领衔申报的“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准,成为温州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也实现了温州大学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戴瑜兴团队在海岛/岸基特种电源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其中数个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转让专利23项,相关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主要船厂及宁波港等场所,效果显著。
2012年,温州大学为大力推进南戏研究的纵深发展,引进著名南戏研究学者俞为民先生为特聘教授,并专门成立南戏研究中心,开辟南戏文献陈列室、建成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A类重点研究基地“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如今,南戏和戏曲研究已经是温州大学的特色专业,与地方文化建设也更加紧密,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为更好地汇聚优秀人才,成为温州发展的智库,今年,温大又面向全球发布“招贤令”,通过政策倾斜、绿色通道加快引进重点学科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国家级人才。学校现有双聘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和省市人才工程入选者546人次,推动学校学科和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根据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2019年温州大学教师学术水平位居全国第115位、省内第6位。
贡献温大智慧,构筑创新成果转化高地
温州大学姓“温”,以城市发展为导向,强化校地融合联动发展机制与高校智库咨政功能,是“温大智慧”立足本土的不变初心。
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2个省级科研平台、148个创新平台,这些平台始终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作为重要的指标,让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研究和示范”课题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研发成果被列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温大碧晟号”蓝藻喷射处理研发试验船已驶入南太湖,处理蓝藻水华的能力是日本现有设备的5倍;激光光电技术立足服务温州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近两年科技服务收入1000余万元,实现成果转换46项;电气智能化/自动化制造、数字化检测等技术实现相关专利转让、技术秘密转让100余项,成果覆盖低压电器行业80%以上的企业,近三年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
与苍南县共建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与文成县共建文旅产业研究院……为推动“产业向高端,城市向未来,大学向一流”的融合发展,近年来,温州大学先后与11个市、县(区)建立起全面合作或科技合作关系,累计服务我市企事业单位1000余家,近三年完成横向项目近700项。通过创新“企业出题、政府助题、高校解题”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学校在低压电器(千亿产业集群)、激光光电技术(500亿产业集群)、生态保护、软弱土地基与海涂围垦、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特色研究,已成为温州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亿元。
学校还通过地方立法研究院、温州法商学院、温州市温大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世界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金融综合改革、社会治理等区域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实现“书斋里的学问”到“决策的参考”“实践的指南”的转化。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奋鞭策马。站在新的起点,温州大学正积极实现新的发展和超越,努力创成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省市共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为“民营经济看温州”的伟大目标而奋斗,为温州新时代“两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http://m.wzrbw.cmstop.cn/p/106714.html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