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如何源源不断培养适应乃至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
当前,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今年,省教育厅出台《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育教学创新提质行动方案(2025—2027年)》,并成立全省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联盟。人工智能时代下,一场从教室、教师、教材、教法、教管等系统发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式启动。
近日,记者跟随“浙里优学”主题采访团走进温州高校和高职院校,看人工智能正如何赋能人才培养。
AI融入课堂教学
“同学们看,这组中式风格的职业装设计稿,中式元素呈现风格突出,但是应用的面料太过柔软,请尝试挑选更加适应职场场景的面料调整优化。”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服装专题设计(女装)课堂上,教师李文元现场点评学生的设计作业。话音刚落,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电触笔开始在电子画板上修改起来。只见每更换一种面料,服装的垂坠效果、光泽质感都会立马发生变化。
“这在过去是要用很多时间制版缝制样衣后才能看到区别,或者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判断,但有了AI的应用,学生们能立马得到更换面料的效果。”李文元介绍,这让如今的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方式发生了大变化,学生上手速度明显加快。
而在楼下智能制造学院的机器视觉技术应用课上,学生们正在对模拟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图像采集与标注,训练,使得AI检测模型变得“更聪明”。
只见电脑屏幕上,产线上的产品经过视觉检测设备时,就会判断断路器手柄、灭弧室等是否漏装或者安装位置偏离产生不良品,一旦存在不良品,系统就会报警提醒。“我们在课上让学生学习AI训练的全过程,包括图像标注-调参-训练-优化-AI学习模型导出-验证,从而实现断路器装配生产线的AI智能实时在线检测。”授课教师邹鹏达介绍,课程将最新的AI深度学习等技术融入到产业应用中,“教、学、做”一体,着眼工程应用,将人工智能视觉相关新技术、新技能有机融入岗位工作和人才培养当中,让学生们能从容应对智能工厂的用工需求。
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专业与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深度分析AI在产业中的应用以及所带来的岗位技能变化,融入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革新实训体系、升级教师技能、改造教学资源,着力培养能在本专业岗位上与AI协同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AI提升面试能力
在温州大学的就业服务一体化空间,一个AI面试实验室是大三大四学生们的必打卡点,因为参加正式面试前,到这里与AI面试官对话一番,能让面试更有底气。
“当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后,你会如何提出新想法或提出改进方法?”模拟面试开始,屏幕上方一位AI数字人面试官开始了提问。
“我会和我的团队成员商议,并找出好的解决方案。”正在体验的学生曾志强回答道。
“你的回答方向总体正确,但是需要增加一些细节……”经过数秒的思考,AI数字人面试官开始对曾志强的回答进行点评,并给出了示范回答建议。
记者 周琳子 摄
“给的建议非常具体,能给我很直接的指导,这比请同学们帮忙录制自己的面试再自己分析有效率很多。”曾志强谈起接受模拟面试的收获说,作为在校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面试官,而机会来了又很难容错,这就非常需要得到专业面试官视角的指导,和他反复练习,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面试能力,另一方面也让胆怯的心理得到了克服,效果很好。
“AI的应用为学生个人发展和专业培养体系搭建桥梁,在帮助学生提升面试能力的同时,也给予学校海量数据开展就业需求、难点等相关分析,为下一步就业服务举措、AI功能迭代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做好数据底座。”温州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林鹣鹣介绍。
如今,温州大学的AI面试也迭代到了2.0版本。“一开始是一个面试舱,学生进入后自己练习。但是我们发现AI面试目前还做不到对语气、着装等方面的评价指导,为此学校打造了AI面试实验室,以AI+教师的组合方式,对学生进行更全方位的指导。”温州大学招生与就业处生涯教育科洪艳表示,全校学生都可以通过预约方式参与,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万名学生体验这一就业服务。
相关链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301363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