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2025年8月17日至22日,由《中国体育学年鉴》编委会主办、温州大学奥林匹克与全球体育善治研究院承办的首届“全国体育学研究生理论研修班”在辽宁师范大学举行。研修班由易剑东教授发起,旨在服务新时代体育强国战略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体系建设与青年学术人才培养。
本届研修班共吸引来自中外3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拟攻读博士学位者以及优秀硕士研究生代表参加。授课团队由《中国体育学年鉴(2024)》编委会成员、体育学领域八位资深教授组成,围绕体育治理、法学、史学、改革理论、学术伦理、数据库研究、选题写作等关键议题开展集中讲授。研修班全程为公益性项目,不收取任何培训费、讲课费,体现了体育学术界“为学术服务、为青年赋能”的责任担当。
在为期五天的研修中,八场专题讲座紧扣学科前沿与实践热点,内容充实、导向鲜明。
郑志强教授围绕“论文开题的准备与策略选择”作首场讲授,帮助学员把握学位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
谭广鑫教授以“人工智能背景下体育学的域外视野与学术伦理”为题,提醒青年学者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要坚守学术规范。
易剑东教授从“中国体育改革的问题意识与理论思维”切入,强调学术研究应回应现实困境、推动理论创新。
韩勇教授则通过“体育法学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引导学员理解体育法治在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张博教授以“体育史料分类、检索与利用”为题,深入讲解史料检索方法与应用价值。
祝大鹏教授结合“体育领域基于调查数据库研究的审视与优化策略”,帮助学员提升数据研究与实证能力。
任慧涛教授作“全球体育治理学术进展与案例研究方法”报告,拓展了学员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思维。
最后,王润斌教授以“阅读·选题·撰文:体育学研究生的科研进阶三部曲”为题,分享科研成长路径,帮助学员夯实学术功底。
除讲座外,研修班还安排了学术沙龙、课题交流、文体活动等丰富内容,增进学员之间的思想碰撞与情感联结。在座谈交流中,学员们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场知识充电,更是一场观念革新的学术之旅。
“这不是简单的八场讲座,而是一场系统性的科研成长营”,“每一位教授都倾囊相授,不仅传授方法,更传递了科研信仰与学术精神”,多位学员在结业感言中如是写道。
授课教授们也对学员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青年学者的思想热度和问题意识令人欣慰,这也是本届研修班能够真正产生学术温度的关键,而与学员的面对面交流,不只是讲授内容,更是一种学术精神的代际传承。
本届研修班也得到了辽宁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邰峰副院长协调校内资源,组织学生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会务筹备、讲座协调与接待工作,为研修班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优质的学习环境、周到的服务安排,为本次高水平学术研修提供了有力支撑。
8月22日,研修班顺利结业。全体学员投票选出两位优秀学员,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邰峰教授将两部《中国体育学年鉴(2024)》赠予他们,以资鼓励。
在结业仪式上,发起人易剑东教授发表总结讲话。他指出,在当下这样的碎片化时代中,个人时间与学术专注度面临多重挑战,而此次研修班能够汇聚全国体育社科青年才俊、坚持五天深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罕见的学术团结——这不是形式上的集聚,而是一种思想共识下的行动自觉,是对价值认同的守望与回应。他强调,体育学作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更应成为思想联结的共同场域,赋予这个时代更多理性光芒。
易教授进一步指出,研修班强调的是思想为圭臬的学术活动,人数不是起决定意义的标准。体育学界亟需摆脱功利化倾向,重建以价值理性为核心的学术氛围。他鼓励青年学者要从“短期刺激”中走向重建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真正实现从方法掌握到理念自觉的飞跃。
最后,易教授表示全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理论研修班将作为年度学术计划持续推进,推动构建中国体育社科领域的青年学术共同体与思想共同体。他期待未来每一位参训学员都成为研修班理念的“二传手”,传播体育学的研究精神与年鉴团队的学术情怀,在各自的科研征途上发光发热。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8ma_q_lIWAXIrM3I7353w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