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人物名片:
齐柯,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学术副院长,旅美单簧管演奏博士,现任温州大学交响管乐团团长,浙江省音协管乐学会常务理事,温州市音协管乐学会副会长。
在瓯海区文化馆内,旅美单簧管演奏博士齐柯手持乐器,指尖跳跃,悠扬的旋律从乐器中流淌而出。这场名为“音色之王”的音乐分享会,让温州市民近距离感受了单簧管的独特魅力。而对身为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学术副院长、交响管乐团团长的齐柯来说,这样的艺术推广早已是生活常态——他不仅以精湛技艺展示音乐的魅力,更以教育者的热忱,在温州大地播撒西洋管乐的种子,奏响美育新声。
音乐之路:从启蒙微光到跨国深耕
齐柯在2024年温州市新年音乐会上
齐柯出生于河南平顶山市,他与音乐的缘分,始于一张CD里萨克斯的旋律。8岁那年,CD机里萨克斯的音色深深吸引了这个男孩,“当时就觉得这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太美妙了,一定要学。”父亲带着他找到当地老师,开启了音乐之路。
由于所在的小城市缺乏专业师资,且萨克斯并非学校管弦乐团的常规配置,齐柯在学习萨克斯一年后决定改学单簧管。为了接受正规训练,小学四年级的他开始了每周往返郑州的求学之旅。“每周六早上6点起床,父亲带着我坐三个小时大巴到郑州,上完课再赶当天的班车回家,风雨无阻。记得有一次下大雪,市内的同学全部请假,但是我还是赶过去上课,当时把老师都惊到了。”这段持续了近两年的奔波,在齐柯记忆里留下了深刻印记。
小学毕业后,齐柯以乐团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考入省内知名的郑州外国语中学。“初三那年,面对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双重压力,每天只能挤出20分钟练琴,但哪怕时间再短,也从未间断。”
在高中时期,因为对单簧管的热爱,齐柯决定报考音乐学院。“每周五放学后,坐一夜火车从郑州到上海,上完专业课后再坐一夜火车返回学校,现在家中还有一抽屉的火车票。”这份执着与坚持,助他敲开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大门。上海音乐学院的求学经历,为他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可他并未止步于此。“西洋乐器的根在西方,我想去看看那里的音乐土壤。”大三时,他做出大胆决定:赴美国深造。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2016年,齐柯考入美国天普大学博耶尔音乐学院,师从费城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Ricardo Morales。“第一堂专业课,老师说的演奏技巧术语大半听不懂,只能靠录音回去反复琢磨。”为了追赶进度,他每天保持6小时练琴时间,周末更是泡在琴房10小时以上。导师Ricardo Morales曾评价:“齐柯的演奏里有种东方人特有的细腻,他可以吹出触动人心的声音。”
齐柯与德国著名指挥家Andreas Delfs合作《施波尔第一单簧管协奏曲》
2018年,齐柯以全额奖学金考入印第安纳大学雅各布斯音乐学院,成为该校首位获得单簧管演奏家文凭(Artist Diploma)的中国籍演奏家。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很多大教授在繁忙的工作中依然每天保持好几个小时练琴,这种对艺术的虔诚让他震撼。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齐柯开始尝试跨风格演奏,从古典到现代派,从浪漫到爵士,他的演奏边界不断拓展。
博士阶段的学习,让齐柯完成了从演奏者到研究者的蜕变。他深入研究单簧管教学法,对比中美音乐教育体系的差异,“美国的音乐教育更注重舞台实践,一个音乐学院有7个乐团,每个学生都有大量演出机会,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结缘温州:让管乐之花在校园绽放
2020年,一则温州大学的招聘启事改变了齐柯的人生轨迹。当时正处新冠疫情期间,美国乐团演出全面停摆,而温州大学的招聘岗位恰好与他的专业契合。投出简历的第二天,学校负责人就打来了越洋电话。通过远程网络面试,多番接洽,齐柯最终踏上了来温的旅途。“我在学校官网看到了很多温州大学音乐学院老师的简历,这么多优秀的音乐人才都选择了温州,说明这座城市不错。”
初到温州大学时,齐柯敏锐地发现,许多同学缺乏器乐基础,而管乐因其相对易入门的特点,适合作为普及性乐器推广。“我们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让他们掌握一门管乐器,能更好地在未来工作中开展音乐教学。”
温州大学交响管乐团
入职第一年,齐柯就着手一件“从零开始”的事——组建温州大学交响管乐团。2022年5月26日,在齐柯的推动下,温州大学交响管乐团正式成立。这支以音乐学院学生为主体、其他学院有基础的同学为补充的乐团,涵盖了单簧管、长笛、萨克斯等多个声部,齐柯亲自担任指挥。“刚开始只有我一个管乐老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乐团成立三年来,已经成为校园艺术文化的亮丽名片。每周固定时间训练,准备两场年度专场演出,这个过程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齐柯介绍,乐团成员不光有音乐学院的,还有其他学院的学生。他鼓励非音乐专业学生参与乐团,这种开放姿态让乐团充满活力,也让管乐艺术在更大范围得到传播。乐团正积极筹备2026年大学生艺术展,“虽然面对专业院校的竞争压力,但参与本身就是学习过程”。
他的教学方法独具特色——将技术训练融入故事讲述。“教快速指法时,我会讲《野蜂飞舞》背后的童话;练气息控制时,会分析《天鹅》里的情感表达。”他认为,音乐教育不应止于技巧,“就像游泳不能只练划水,要在水里感受浮力,音乐要在演奏中体会情感”。
弦歌不辍:让高雅艺术扎根温州
温州市青少年单簧管乐团成立
“音乐教育不应局限在校园围墙内。”齐柯始终秉持这一理念。2023年,他在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与温州市音乐家协会的指导下组建了温州市青少年单簧管乐团,面向全市招收有基础的青少年学习者。“很多孩子在家独自练习,缺乏合奏体验,乐团能让他们感受协作的乐趣。”
齐柯的教学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他的学生里,有人考上了国内外著名音乐学院,有人成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更多的人把管乐当成了终身爱好。“有个高二学生告诉我,每天能吹20分钟单簧管是最开心的事。”这个细节让齐柯很欣慰,“当音乐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教育的意义就算实现了”。
温州大学(温州爱乐)交响乐团获得第四届“温州音乐奖”艺术成就奖(集体)
如今的齐柯已完全融入温州的生活,户口迁入、家庭定居,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温州人”。“作为‘新温州人',我有责任让高雅艺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齐柯的这句话,体现在他五年间的每一次公益演出、每一场讲座中。他定期在各种场合举办大师班,音乐会以及学术讲座,从乐器构造讲到演奏技巧,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市民们迷上了这门乐器。很多人听完才发现,原来《走进非洲》《让子弹飞》里那些动人旋律都是单簧管演奏的。
齐柯还积极推动校地合作,让音乐艺术走进社区与乡村。“我们去一些乡镇开展义演,把专业演出送到老百姓身边。”他记得在永嘉山区的一场演出中,村民们专注的神情让他动容:“艺术不分城乡,好的音乐能跨越所有界限。”
齐柯夫妇
齐柯在温州收获的不仅是事业,还有美满的家庭。他与蒋乐乐的相识颇具戏剧性——齐柯的网络面试现场,蒋乐乐作为评委坐在前排。没想到,共同的留学经历与音乐理念让两人迅速走近。2021年,这对音乐博士举办了“爱的致意”小提琴与单簧管重奏音乐会。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3岁。“我们近期准备让孩子开始学习音乐,以后我们想定期举办亲子音乐会,让更多家庭感受音乐之美。”
夫妻两人创立“融Music”自媒体账号,在视频号和小红书分享演奏视频和教学片段,现在已经有不少粉丝。“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学习音乐,我们想做正确的引导。”他强调,艺术学习最怕走弯路。
今年,齐柯计划推出首张个人专辑《起舞》,收录10首作品。从演奏者到教育者,齐柯的音乐人生始终在前行。正如他所说:“音乐最动人的不是技巧,而是能跨越地域、年龄、文化,直抵人心。我愿做这座城市的音乐使者,让更多人听见单簧管的美妙,也听见温州的艺术回响。”
相关链接:https://wdapp.wzrb.com.cn/wenduH5/previewNews.html?CHNLDOCID=1707922&tenantId=T_GOV&siteId=S_WDXW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