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佳节来临之际,温州大学开展系列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步青学区更是紧抓传统文化,深挖传统节日,立足传统,创新形式,冬至佳节,挚送汤圆,温暖学子心;九九画梅图,涂描花瓣,寄托希望;冬至晚会,师生同台,共庆佳节。
冬至送汤圆 温馨大行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步青学区举行 “冬至送汤圆、温馨大行动”送汤圆活动。为广大学子们奉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在严冬送去一份温暖和祝福,感受温州大学大家庭家人般的关怀和温情。
九九画梅寒冬度 自然门外草青青 “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冬至当天,自古就有“九九画梅消寒”的传统活动出现在步青学区,广大学子手描一朵梅花,书写一份祝福,用这种简单而又传统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向往,对未来的期望。
步暖冬阳 青情流长——冬至晚会温暖人心 在冬至晚会上,颇具民族特色的民歌演唱,关于冬至诗词的现场提问,传统乐器二胡与琵琶的完美演奏,无不显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师生。
小链接,汤圆有话说:温州冬至习俗
在温州,冬至自古有吃汤圆麻糍过节的风习,寓意团圆喜庆。清光绪《永嘉县志》载:“冬至,粉糯米为丸,或炊舂为糍,以享先充馈。官僚相贺,略如元旦。”大约自宋代开始,温州民间有“吃了冬节汤圆大一岁”之说。《平阳县志》载:“(冬至)晨揉糯米粉为丸,曰汤团,食之云长一岁。” 此外,旧时温州民间还有吃冬节饭的习俗,一般讲究平盛,桌上酒菜有鱼、肉、鸡、鸭、南北货和时令蔬菜,还有汤圆、麻糍等。先祭祀祖宗,预祝来年丰稔,然后全家聚餐,称为“冬至享”、“团圆饭”。 从冬至开始至来年立春前夕,自古还有夜里“敲梆”的传统习俗。每夜10时过后,当夜深人静时,就会自远而近传来一声声清脆的“笃笃笃”的敲梆声。敲梆人边敲边喊话:“寒冬腊月,小心火烛。前门照照,后门看看!”给居民敲响了防火防盗的警钟。无论刮风下雨,严寒落雪,夜间敲梆从不间断。清代郭钟岳瓯江竹枝词《敲梆》:“谯楼鼍鼓已三更,灯火荧荧杂市声。街柝不需申夜禁,侬家犹有未归人。”敲梆,是一种古老的治安联防的优良传统民俗,至今有些农村尚在延续。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