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2018年11月的第三周,对我校热爱文学的同学来说,是馥郁芬芳的日子——在短短的第二届文学周里,海外华人作家张翎、陈河,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娟、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刘艳,以及潘向黎、绿茶、王手、金丹霞、池凌云、胡小远、陈小萍、马叙、慕白、郑亚洪、周吉敏等作家、诗人、编辑、书评人齐聚我校,为同学们奉上道道文学热茶,品类不同,汤色各异,但远远就闻得见香气儿,啜饮一口,回甘悠扬。
喝茶之前,免不了要来份精美的茶食。在正式进入文学周之前,一道让人惊喜不已的开胃小点先被端了上来。11日晚7时,“温州作者系列”之陈河专题分享会——《温州人在欧洲的文学书写》在温州半书房文化空间举行,由温州市文艺评论家学会副主席金丹霞主持。温籍旅加作家陈河与大家分享了自己颇有些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及独特的创作经验,他认为十几年异国打拼的经历,正是生活给予他的馈赠。随后,点评嘉宾、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与陈河及同学们相互对话,大家共同探讨了文学写作的理念、技巧以及文学与旅游的关系等。如同被轻纱包裹的茶点,一点点剥开,一口口品尝,令人回味无穷。
吃过茶点,终于到了正餐。12日晚6时30分,我校第二届文学周开幕式暨张翎《生命力三部曲》分享会在人文楼203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吴金法,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携特邀嘉宾——驻校作家张翎、小说家潘向黎、书评人绿茶出席开幕式。学院党委书记吴静主持了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张翎讲述了《生命力三部曲》的创作历程。这三部书里的故事虽然各不相干,但里边都行走着一些生命力极强的人物—— 大多是女人。她们在历史大变迁的背景之下,在灾难创伤之中,以各种方式,顽强坚韧地存活下来。绿茶与潘向黎分别就张翎的作品谈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也反响热烈,争相提问。徜徉文学海洋,感受生命的震撼。灾难恐怖、坚硬现实与对人生命运的不懈思考激荡着现场每一位同学的心灵,仿佛汤色红亮、滋味醇厚的祁门红,一口下去,厚重得仿佛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喝过了浓郁的祁门红,自然要来些清新可人的。潘向黎桂花雨读书会恰逢其时。桂花茶以其历史悠长、香味馥郁持久而闻名于世,也就暗喻了本次读书会的核心——古诗词。
13日下午3时,潘向黎桂花雨读书会在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考试是迫在眉睫,而古诗是远方。”文学博士、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潘向黎受邀为本次活动主讲人,驻校作家张翎、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作为特邀嘉宾共同出席。作家周吉敏担任主持人。
潘向黎谈到了她和古诗的结缘,用生动的故事带领大家领略诗歌之美。同时指出了诗歌考试和鉴赏诗歌的区别。瓯海区社科联主席王玮康及张翎、孙良好也纷纷寄语同学们开阔阅读视野,真正喜欢上阅读,在阅读中找到自己,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紧接着,14日下午2时,作家胡小远、陈小萍所著《蝉蜕——寂寞大师孙诒让和近代变局中的经学家》首发式暨纪念孙诒让先生诞辰170周年研讨会在人文学院213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和温州本地的近20位学者和作家出席本次会议,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主持。
研讨会上,学者、作家从多个不同角度解读、思考孙诒让先生之伟大贡献与思想深度,就像是二十来位功夫老到、技艺高深的炒茶师傅,翻来覆去地“翻炒”手中那一捧叶底柔匀、翠色逼人的“功夫茶”,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之中,只见白云翻滚,清香袭人——这便是最好的洞庭碧螺春了。会议尾声,孙良好围绕寂寞真义、纪实与虚构、文史哲融通等内容对此次研讨会进行总结,论及地方文化名人对本地的人文影响,并从历史长河角度表达了殷切的希望,期待温州文化在宋代、晚清民国两个高峰之后能再度崛起。
与此同时,另一场别出心裁的对谈会——纪实与虚构创作对谈会,在人文学院创客空间举行。这是驻校作家张翎、资深媒体人金丹霞为大家带来的一场创作心得的分享会,由人文学院陈小碧老师主持。
仿如轻松随意的下午茶,对谈会以嘉宾与同学们平等交流、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两位嘉宾首先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写作心得,重点谈到了对于纪实与虚构写作的看法,也分别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写作方面的一些困惑。最后两位嘉宾鼓励同学们大量阅读,坚持不懈地摸索自己的写作风格,必能创作出满意的作品——勇于摸索,不断前进,嫩绿的新芽终将悄悄探出头来。
中国人信奉经典,对待书和茶都是这般。15日晚6时30分,“向经典致敬”大型读书会于育英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主持,张翎、陈河、刘艳、张娟、王手应邀参加。
众人以“读经典的必要性” “应该怎样阅读经典”两个问题为重点,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详细地阐述了经典的内涵与本质。同学们更深地领会了阅读经典的必要性,也学习着如何去读一部经典、读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这样的读书会上,最适合泡一小撮西湖龙井,停留在口腔里的,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不变的经典味道。
经典有了,“洋气儿”的也不缺席, 16日下午2时,“新时期以来海外华文写作的中国想象——以严歌苓、张翎、陈河创作为例”讲座在北校区人文楼213会议室举行。中国社科院博士刘艳主讲,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作家张翎以及东南大学副教授张娟作为嘉宾出席,人文学院余琼老师主持。
刘艳谈及目前我国”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现状时,提出应该将“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兼容,并着重以严歌苓和张翎的创作为例分析了海外华文写作中的“中国想象”。张翎、张娟及孙院长对此次讲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也由此对“海外华文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文学周的最后一日了。作为最后的重头戏,闭幕式暨双语诗歌朗诵会于16日晚6时30分在育英图书馆213会议室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张翎、刘艳、张娟、池凌云、马叙、慕白、郑亚洪、周吉敏以及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副院长朱晓申、副书记朱启鑫。
活动在学院副书记朱启鑫的致词下拉开帷幕。首先上台的是作家张翎,她朗诵的是其代表作《金山》节选,独具魅力的声音牢牢吸引了听众。随着潮水般的掌声,作家马叙上台,简短的一句“一列火车只有一个读者,他看山川如阅凄凉”,已把听众代入其中。其他诸位嘉宾也都纷纷登台朗诵,缓缓语调,切切深情,如颜色最浓的红茶一般蕴藉内敛,令人深陷其中。
在嘉宾朗读结束后,同学们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激情,纷纷上台,他们年轻而灵动的声音,仿佛鲜嫩的绿茶,清香满溢。最后登台的是诗剧《戊戌年鉴·落水狗》,由陈玉涵、汤昊锐、徐可加三位同学同台演出。他们熟稔而又不失张力的表演,引来观众一片啧啧赞叹声。
至此,我校第二届文学周圆满落幕!
时光带走世间万物,却带不走记忆中令人痴迷的馥郁芬芳。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