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编者按: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又是一年毕业季。带着青涩懵懂进入校园的温大学子用汗水和努力记录四年的成长足迹,用奋斗为学弟学妹树立榜样,深刻诠释了“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温大精神。温大新闻特开设“毕业生风采”栏目,集中展示我校优秀毕业生昂扬风貌。
谭海涛,本科就读于温州大学建筑与工程学院土木专业,作为温州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荣获国家奖学金、谷超豪奖学金,在数项竞赛赛事上成绩斐然,同时他也是一位拥有多重身份、尽职尽责的学生工作者。在老师的心目中,他是一名优秀谦逊的学生;在同学的眼中,他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好榜样。大学生涯里,他是如何脱颖而出赢得累累硕果的呢?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谭海涛,以了解他的成长成才之路。
初见谭海涛,他穿着清爽的白色T恤,端坐在书桌前,身上有一种沉静的力量。这位饱受书香浸染,举手投足流露着儒雅书卷气的学子,让人感觉自信而平和,内敛却健谈。随着对话往更深进行,谈及爷爷奶奶,谈到获得恩师的帮助,谈到理想,他的脸上随之也露出了真诚的笑容。在这些坦诚、不设防的瞬间,谭海涛获奖无数的学霸形象,亦柔软、鲜活了起来。
知耻而后勇,厚积而薄发
谈起所学专业及大学生活,谭海涛坦然承认,自己当时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有过一个迷惘阶段。“其实大一进来的时候我不太自信,因为一刚开始我不善言谈,紧张的时候甚至会结巴。”回想过去,他露出了腼腆的笑容继续说道,“大一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同学们的差距挺大的,你知道吗?我们五个同学去竞选学生会干事,只有我落选了。那时我上课听不懂内容,考试也差点挂科,这些和优秀沾不上边的事情,在我的大学生活里全部出现过。”
虽然大一的谭海涛步履蹒跚,但是骨子里不甘落后的他开始反思,用心规划起了自己的大学蓝图。第一学期在学习C语言时,谭海涛对课程上的内容一知半解,在老师的建议下,他每天都在机房中找题库练习。如果课后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一定会再三请教老师,直至能够举一反三。面试容易结巴就反复练习,不善言辞就突破自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醒悟”后的谭海涛,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丰富的知识,之后的三年基本都在图书馆度过。谈起在图书馆上自习,他的眼神闪烁着愉悦,嘴角流露出颇为享受的笑容。
勤奋的他也收获了累累硕果:综合成绩连续三年专业第一,获得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2019-2020学年国家奖学金、谷超豪奖学金......在校期间获各类证书奖状共计95余项。
说起学习方法,他认为学习方法都是相通的,要多提问,重在沟通。“很多同学在学习上花很多时间是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课后弥补,但如果上课就能弄懂难题,勤问师长,课后稍加看书,就会做题了。”谭海涛翻阅着书桌上笔记本继续说道,“拖延症或许大家都有,但是如果遇到一件事马上就去解决,老师说到的知识点即刻去看,这样事情和问题就不会像滚雪球一样变成大麻烦。”
科研中学做人,行事中勤总结
在大家的心目中,土木专业是一个忙碌的专业,但谭海涛却从忙碌中受益匪浅。采访时,记者发现他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了超出同龄人的沉稳,对此,他笑着解释道:“土木专业的教会了我很多。刚开始我对专业一知半解,但是现在我很感恩我学的是土木,我收获的不仅是在忙碌中平衡学习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从中学到的为人处事的道理。”谭海涛望着窗外降临的夜幕,弯起眼角继续说道:“做课题的时候,整个暑假从早到晚都会待在机房里,那时候的蚊子比现在还猖狂,身上会有很多包,但是和老师一起研究课题的日子,却很充实。”
彼时,看着陆续收拾行李回家的同学,再看着实验室的一方天地,谭海涛心中笃定而坦然。一箪食,一瓢饮,科研的过程虽有艰辛,但看着参与过的《BIM技术工程模型应用研究》、《民用建筑虚拟模型应用学科分》等科研课题立项并成功结题时,他的内心只有甘甜。
科研和在为人处事是相通的,他也坚定地奉行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准则:“但行善事,莫问前程。既然选择了做科研,就要素履以往。这样别人把事情交给你,他们也放心。”
除了从科研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外,谭海涛还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大学期间,谭海涛担任着楼长、宿管会主席、党支部组织委员的职务。对于这些的学生工作经历,谭海涛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如何在繁多的活动中保持高效与细致。”比如,谭海涛在做活动策划的时候会向老师和前辈讨教经验,总结策划模板,办完活动后会归纳反思,这样就能降低时间成本。撰写演讲稿并练习演讲时,他会归纳什么地方容易出错,哪里需要起承转合,总结能让一篇演讲稿出彩的办法,“如此一来,工作就顺利多了,效率也高。”他笑道。
对于同学们,他也总是能帮就尽量帮,不管是辅导同学们参与数学竞赛,还是为同学们们归纳期末考试知识点,同学们都觉得“这个学霸很实诚”,热心谦逊的态度使他颇受同学欢迎。
千磨万击还坚劲,不辜负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
“整个大学生涯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周围的陪伴者。”
在谭海涛准备参加各项比赛的评比时,步青学区王召收老师,建工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王壮、学工办主任潘莉莉等师长都全力支持着谭海涛,顺境的劝勉,逆境时的鼓舞,让谭海涛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温暖。
“在几年的大学生涯中,老师们总是会给我机会让我成长,带着我一起改稿子,在好多地方都帮助我,经常关切我的状况,还为我提供心理上的疏导。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他们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谭海涛推了推眼镜,语音沙哑。
“以后,我会继续考取研究生,当一名大学老师,像帮助我的老师一样,把温暖传递给我的学生。”刚入大学的时候,谭海涛便申请了勤工助学岗位,他兼顾课业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勤勉养活自己。大学四年以来,通过各类勤工助学工资、业余兼职工资、奖学金、助学金等,谭海涛已累计获得六万余元。他知道这六万是奶奶凌晨出发卖菜,要花上几千个早晨才能赚到的钱,“这笔钱不仅能解决我的学费生活费,甚至还能补贴家用,我可以给奶奶买枣糕,给我妈妈买围巾,可以让他们尝到生活的甜......我对温大是永远感恩的。”
作为一名农村出生的孩子,谭海涛深知自己无法决定出身,但他坚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读书可以让自己改变那些和自己相似之人的命运。
因此,谭海涛步履不停,图书馆里他努力奋斗的身影从未消逝。回顾在温大求学问是的四年,谭海涛带着感恩与努力同行。这期间,他获得的荣誉多达95项,获得了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等联合举办,温大唯一的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谭海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诗句。
从大一的迷惘彷徨,到如今毕业时的笃定谦和,谭海涛用每一天的不懈积累,去换取生活一次眷顾的机会,用踏实勤奋、宽厚热心的态度赢得每一个人的称赞。看似平凡的谭海涛,在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的过程中,彰显了难能可贵的品质。走近谭海涛,你真的会觉得上天是公平的——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