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2月1日至4日,温州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温州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相继召开。校党委书记谢树华、校长赵敏等2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会议。
“两会”期间,我校代表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好人民赋予的职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参加联组和小组发言,认真撰写议案和提案,为温州“重要窗口”建设,续写温州创新史贡献智慧力量,彰显了政治担当,展现了温大风采。
钱晓薇代表提出《关于加快新冠疫苗接种进程的建议》,希望拓展科普渠道,介绍新冠病毒概况、及全球范围接种疫苗的种类和基本情况;简化手续,畅通渠道,专门为在温华侨华人及留学生设立接种点,加快新冠疫苗下拨的进度。
蒋胜男委员在《关于加强温州文旅2.0时代的设计、宣传与推广提案》中建议:围绕核心建立文旅统一方案,建立基本旅游产业格局,推动旅游新型产品业态发展;整合资源,建立智慧型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市县联动、融入长三角。充分发挥温州旅游资源特点,不断探索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文旅联动、融合提升的新途径、新成效。
盛爱萍委员在《关于打造大罗山高端养老产业集群的提案》中建议做好大罗山新中式风格养老集群的规划,对养老社区的建筑用地进行规划明确,合理布局高知养老社区。招引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在大罗山建造较强品牌竞争力的养老机构,吸引大罗山周边人群到大罗山养老。
张秀华委员在《提升温州城市发展,促进我市高水平就业》提案中建议2021年政协职能部门就聚焦“提升温州城市发展,就我市人口增长,促进我市高水平就业”等问题开展政协专题调研、协商与监督,从而实现人口提升促进温州快速发展。
陈源源委员在《关于加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建议》中提出整合数字文化云平台,将“文化温州云”打造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总平台;提供精准化文化服务,精细化服务于弱势群体,关注中青年人群的文化生活;整合资源,打造社区文化服务品牌等建议。
缪心毫委员在《积极参与构建新型国际贸易战略枢纽,推进我市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案中提出以跨境电商为突破,打造新型国际贸易“新高地”;以块状产业为支撑,畅通新型国际贸易“双链条”以块状产业为支撑,畅通新型国际贸易“双链条”;以区位优势为特色,打通新型国际贸易“主动脉”等建议。
金海峰委员提出《关于构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的提案》,针对构建我市全域旅游业发展新格局,他提出建立适合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雁楠旅游特区;打造四大重点旅游区;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划时代的标杆性旅游产品;促进产城旅融合发展、村镇旅游全面提升等一系列建议。
林俐委员建议营造更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为引人后续的用人、留人提供保障。他建议加大城市及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加快落实人才政策、做强我市人才泵,进一步提高宣传力度、落实速度、提高满意度;坚持对高等教育实施优先支持、优先投入、优先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孔向东委员积极提交了《关于优化杨府山公园环境的提案》,建议城市公园是提供市民享受绿色福利的公共场所。杨府山公园依据国家公园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应该更多体现公益属性,建议管理部门着力进一步优化公园环境。
刘桂委员提出《关于打造区域知识产权运营高地的建议》,他表示温州在知识产权方面还存在知识产权供给侧能力建设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有待加强等诸多发展瓶颈。他建议加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洪振杰委员在《关于尽快部署“中日两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国家试点申报工作的建议》中提出借力“一会一馆一片”,扩大数学家之乡在国内的社会影响力;设立温州市数学学科发展专项,专款专用,用于温大数学学科建设和数学人才的引进。
吴之欧委员提出《关于尽快推动民营企业刑事合规制度试点工作的建议》,建议尽快推动民营企业刑事合规制度试点工作,助推温州"两个健康”发展。
吴一琦委员提交了《关于我市检察机关加大公益诉讼案件查办力度的提案》等,建议市检察机关应加大公益诉讼案件查办力度,拓展办案范围,积极主动办理,总结温州经验,加强宣传力度。
屠霁霞委员提出《关于以 “未来社区”实践为基准,提升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建议》,希望重视未来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强化部门协同、系统推进,同时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力量,招引一批和未来社区有关的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链发展。
会上,我校林俐老师提交的《关于温州外贸应对全球疫情建议的提案》获评市政协“优秀提案”;王宗正、缪心毫、屠霁霞三位老师荣获市政协2020年度履职成绩突出委员。
我校历来重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注重引导校内各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强化校地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此次两会,我校代表委员无论在大会发言、联组讨论,还是在小组交流等环节表现十分亮眼,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参政议政的高素质、高水平,有效提升和扩大了温州大学的形象和地位。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