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他是良师,勤于教学,精于科研;他是益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是一束冬日的暖阳,旷达向上,播种希望;他是温州市优秀班主任、温州大学优秀教师。
温大化材学院教授马剑华,用拳拳爱心书写“育人”的要义,用默默奉献诠释“大爱”的内涵。
三尺讲台勤耕耘
马剑华是省151人才、市551人才,他也是校精品课程无机化学的负责人,曾主持两项校教改重点项目。马剑华十分注重教学改革,致力于创新教学方法,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其教学水平和效果有目共睹,得到了同事和学生们的称赞和认可。
“他对待工作细心负责,对学生课前课后的辅导也非常认真,各方面都做得很周到。”谈到马剑华的工作态度,化材学院教师肖洪平这样说道。马剑华于2000年调入温大,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对工作的热情从未有丝毫的减退。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是马剑华一直以来的坚持,在他看来,教学绝不是一项一成不变的工作,因为时代和知识在不停地变化,学生也在不断进步,教育者唯有跟随时代的脚步,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
在学院里,马剑华承担了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从事教师行业多年,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化材学院教师张卫兵回忆起马剑华的教学改革时说:“就算是在学生做实验时提建议,马老师也会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情况出发再提出相应的方法让学生改进。”马剑华十分重视知识学习上的“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常常主动收集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地沟油等,通过课堂分享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化学无处不在,明白化学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化学。在专业课教学方面,马剑华利用自己科研方面的专长,把一些自己取得的科研成果拿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正确开展科研活动,利用科研来促进教学,使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
让学生能够在生动的事例中学习,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在收获中能够进步和成长,这是马剑华努力的方向,也是他对学生们深切的希望。因此,讲台上的马剑华总是充满着激情和活力,他的热情是学生课堂学习良好的催化剂,在他的带动下,学生听讲专心、思维活跃、互动积极,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并肩前进。学院其他年轻的教师们表示,马剑华的教学工作对他们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这也是马剑华给学院和温大留下的宝贵的财富。
润物无声育英才
“走上讲台是严师,走下讲台是朋友”,这是学生对马剑华的评价。讲台上的马剑华总是活力四射,讲台下他则是柔情满满。他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他会在球场上和学生一起挥洒汗水,他会在安静的办公室或是柔软的草地上和学生促膝谈心,为他们答疑解惑、排忧解难。马剑华希望自己能够通过真诚的交谈走进学生们的内心,因为他明白,唯有与学生“交心”,才能赢得他们的真心。
教师,是教授知识和技能的匠人,更是为学生传授道理、解答疑惑、点明方向的指路明灯。而马剑华就是这样的一盏明灯。
几年前,马剑华参加学校的“百家教授访百家”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细心关注的习惯使他的心里早已有了明确的家访对象,为了给特殊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他并没有贪图方便而选择在温州附近地区进行家访。于是,在那个炎热难耐的暑假里,他长途跋涉1000多公里,去浙皖交界处的一位学生家中探访。那是一位班上成绩倒数的学生,该学生的平均绩点为1.92,而学校规定平均绩点要达到 2.0才能拿到学位证书。“这些孩子都是好苗子,作为老师,我们要尽量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他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将这位学生引上正确的道路,不再挥霍时光。家访过程中,马剑华与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了细致的沟通,并一起制定了该学生大四学年的特殊培养方案。经师生二人一学期的共同努力,该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我一直觉得,没有所谓的好学生和差学生,他们都是我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当谈起自己的学生时,马剑华曾这样说。他不愿意去给学生贴上某一个标签,更不愿意放弃每一种可能,在马剑华的精心“打磨”下,每一位学生都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在各自人生的道路上闪闪发亮。
日月入怀写大爱
马剑华深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工作,他是一位爱岗敬业,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可在2016年3月,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降临,残忍地打破了原本平静美好的一切,一向身体健康的马剑华被查出已是胃癌晚期,残酷的检查结果给马剑华的生命按下了沉重的倒计时按键。一切来得如此突然宛如晴天霹雳,可这一切的一切都没能将这位坚强乐观的人打倒,这段历程虽然艰苦,对马剑华来说却是一段别样精彩的人生。2016年确诊胃癌后,马剑华到上海瑞金医院接受治疗;同年9月,他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在一些胃癌病友QQ群上,传递相关治疗经验。次年7月,马剑华结识了更多的病友,他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寻找生的希望,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病友和家属的迷茫和无助。同为患者,他感受深刻,于是建立了瑞金医院胃肠三微信群,作为先驱者,他不仅给后面的病友们提供咨询并传递各种经验和信息,更传递关怀与爱心。
“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生活免不了酸甜苦辣咸,但是希望与相信是我们生活的支柱与慰藉,有了这个支柱可以战胜一切不如意,向着幸福的彼岸前进。”这是马剑华写在自己公众号文章《请相信美好的生活等着我们》中的一段话。文章写于2017年10月,此时他已在抗癌路上奋斗了整整一年半,早已挺过了医生估计的“半年生存期”的期限。病魔无情,可他从未放弃自己;抗癌艰苦,可他对未来还有着美好的期望。为记录自己的抗癌历程,马剑华以“我的酸甜苦辣咸”为名建立了公众号,来记下自己这段百味人生,更重要的是鼓励和帮助相同经历的病友和家属。打开马剑华的公众号,内容有对化疗和手术的经验总结,有对妻子女儿的真情流露,有对病友们的鼓励,还有美味菜肴制作方法的分享……在这里没有沮丧和逃避,有的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一位病友、一位教师的乐观和坚持。“我曾在国外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三四十篇,但现在发文章的成就感远远大于发表论文,我在诊治过程中有很多收获和教训,写成文章目的就是让病友少走弯路。”在这个公众号上,马剑华留下了八十余篇文章。他坚持回复每一条评论,鼓励的便回以感谢,求助的便立刻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他明白,生的希望是多么可贵。
2017年12月,他在天涯社区上建立帖子《胃癌晚期腹腔广泛转移,我的治疗经历》。在三年十个月的时间里,该贴阅读量超过43万,跟帖量超过2700多条,他勇敢、乐观的抗癌精神成了无数病友的精神支柱,他像一盏明灯,照亮着病友在漫漫治疗路上摸索前行。
然而疾病无情,今年,马剑华的病情逐渐恶化,10月25日下午,马剑华永远离开了我们,去往了一个没有病痛的世界。他从病魔的手中夺回了四年多的时光,陪伴家人,帮助病友,活出精彩,撒爱人间,他在抗癌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病友积极承担起传递爱心、传播力量的责任,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让更多的患者看到生的希望。
“他是一位善良、温柔、心怀大爱的人。”这是马剑华的亲人、朋友和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在校,马剑华教书育人,引导学生,为学生拨开人生和学习方向上的迷雾;即使患病,马剑华同样帮助身边和网络上的病友,为他们拨开阴云,与大家共渡难关。马剑华并未离开,他的大爱和乐观精神是温大人永远的财富,更是永远的陪伴。
相关链接:https://trsapi.wzrb.com.cn/wenzhouH5/commonDetail.html?tenantId=T_GOV&siteId=S_WZ&source=https%3A%2F%2Ftrsapi.wzrb.com.cn%2Fapp_pub%2Fxinwen%2F1600568405293%2F202012%2Ft20201225_149736.html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