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蓝天做幕,绿地为席,走近乐清市上侯宅南河,一条崭新的绿化带映入眼帘。看着清澈的侯宅水,河面上是粉色和黄色的睡莲,朵朵沁人心扉。河中喷泉和自然净化系统组成的天然水景。现在住在附近的村民老侯每天都会散步到此处,感觉很是惬意:“现在通过治水,水清了、岸也绿了、蚊子也没有了,大家闲时都喜欢在河边走一走。”
就在不久前,上侯宅南河两岸杂草丛生,还被倾倒了不少生活垃圾,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河中,河水浑浊,老远都能闻到臭味,不佳的环境状况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当时的蒲岐镇治水办找到了温州大学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心的治水专家、浙江省“剿灭劣V类水”首席技术顾问赵敏教授、郑向勇教授在现场实地考察后提出了利用岸边绿化带下方空间构建生态砾石床内循环的水质净化工艺。在砾石床中放置的牡蛎壳等天然废弃物作为水处理填料,当潜水泵提升河水循环通过生态砾石床时,牡蛎壳的拦截过滤作用实现了对河水中悬浮物的拦截,提升了河水透明度。通过其表面生长的生物膜实现了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的转化降解,牡蛎壳丰富的钙质能够实现对河水中磷的吸附和沉淀。通过水泵提升和出水的跌水复氧,实现了河道水体流态的改善,促进了水体的复氧能力,大大促进了河道水体的生态自净作用,并实现对入河初期雨水的滞流和原位净化。目前,侯宅河的氨氮指数从原来的3.5mg/L以上降到1.0mg/L,河道内水质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生态砾石床上覆盖通气性土壤,表面种植草坪,作为生态及生态景观,提升了河道水质,改善了村庄环境。
据悉,温州大学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于2018年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建设,中心依托温大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围绕国家水污染治理技术需求和国家环境保护的战略,建设有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平台、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平台、污染河道治理平台、水环境公共检测中心和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产学研平台。先后主持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项、国家973专项课题1项、863课题1项、及国家级和其他项目100余项,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及各类奖励80余项,获授权专利60余项,发表SCI收录科研论文140篇,并与日本京都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力争五年内建设成为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提供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进行开放服务和技术辐射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自建成以来一直服务于地方建设,助力温州当地科学治水,已在乐清市虹桥镇、永嘉县岩坦镇等地建设了农村等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和河道治理工程20余处,10余人次入选温州市“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专家、温州市“剿灭劣V类水”技术顾问,为守护温州的一方绿水贡献温大力量。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