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mAh/g )和比能量(2600Wh/kg ),且正极硫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生物相容性高、毒性低等优势,已成为了目前极具应用潜力的储能器件之一。而要实现此类材料真正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硫正极的研究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亟待突破:如多硫化物聚集、穿梭现象严重,而现有催化剂对其转化效率有限;目前报道的大多数硫转化催化剂结构复杂,难以准确揭示构效关系;从S8到Li2S的转化涉及16电子复杂历程,硫转化机制尚不清晰等。
近期,温州大学杨植教授课题组由血红素作为诸多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受到启发,结合仿生催化的设计理念,设计开发出了基于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固定的血红素人工模拟酶,用于高效促进硫转化,以提升电池性能。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材料类国际著名杂志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0, DOI:10.1002/adfm.202003354, IF=15.6), 温州大学为唯一通讯作者单位,通讯作者杨植教授,第一作者为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丁欣慰和青年教师杨硕博士。
课题组还依据锂硫电池的硫转化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步连串反应,以及固-液-固多相转化的特点,提出设计并开发了基于酞菁铁(FePc)和八氟萘(OFN)功能化石墨烯,作为双控催化硫转化系统,以提高对多硫化锂的锚定和转化。这种仿生双控催化剂(Gh/FePc+OFN)的引入不仅可以双重锚定多硫化锂,而且在硫的转化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多步催化,显著提高对多硫化锂转化的动力学。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化学、材料类著名杂志ACS Nano(2020, DOI: 10.1021/acsnano.0c03403, IF=13.9), 温州大学为唯一通讯作者单位,通讯作者杨植教授,第一作者为该校硕士生周苏雅同学和青年教师杨硕博士。
上述工作得到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LR18E02000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19B030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2238)项目支持。
据悉,杨植教授是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也是国内材料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力的青年学者。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微纳结构碳材料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及在锂硫电池、燃料电池、电催化等领域基础及应用研究。在锂硫电池、燃料电池、电催化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在Adv. Mater. 、Nat. Commun.、Angew.Chemie.、ACS Nano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它引5800次,H因子38,通讯作者单篇最高引用1600次,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浙江省“杰青”等课题,获“省万人”、温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计划支持,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温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相关链接:http://m.wzrbw.cmstop.cn/p/125767.html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