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涌现出一批无畏的勇士。而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也有许多老师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工作贡献力量。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动人的身影,在这春寒料峭的时节让人温暖!
一人一车一广播他把防疫知识宣传进村
“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一个人、一辆车、一台高分贝大功率广播、从早到晚,用普通话和方言循环播放着防疫常识。为更好地宣传防疫知识,温三中党员教师虞成建在永嘉进行防疫知识广播宣传。 1月31日,当得知永嘉一些村庄宣传设备落后,虞成建就将自己研发的应急通信车挂上党旗,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开进永嘉山区。“农村不比城市,留守老人较多,信息传达率低,用传统的广播向他们进行宣传是最好的方式。”虞成建说。他的这种宣传方式在村民当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一天的返程路上,一名村干部拦下了 “红色流动广播车”,恳切地问:“同志,能否再进我们村‘拉一下广播’?你这装备效果很好,但是我们这里还没有,谢谢了!”太阳虽已下山,但他还是驾驶应急车又一次缓缓驶进村庄。当他驶出一个村庄时,从反光镜里看到,一位老兵站姿笔挺,眼神坚毅,缓缓地给他敬了一个军礼。
400多名留学生留温温大提供家一般的温暖
“留温的外国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作为班主任,我们每天除了做好各种通知的转发,也尽量做好各种解释工作,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及时提供各种帮助。”温州大学留学生班主任之一吴海蓉老师说,“我们努力做到微信呼叫,随叫随到……” 据了解,温州大学寒假有400多名留学生留校。“随着疫情不断升级,学校分别启动留学生疫情防控工作、发布全体留学生公告书、发布国际学生公寓健康保护封闭式管理通知及留学生防疫管理‘七个一律’等。”温大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叶苗说,“学生公寓每个楼层都有厨房,封闭式管理后学生无法出门买菜,根据留学生的饮食习惯,在食堂提供土豆、牛奶、鸡蛋、鸡肉以及清真食品等食物。” 随着封闭式管理工作不断推进,许多留学生“宅”出了一些心理问题,他们有的嫌饭菜不合口、有的想出门、有的不服从管理 ……针对这些情况,学校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对留学生进行教育、规劝、安抚等方式的心理疏导。 “温大就是他们在中国的家,温州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在这里留学,我们全校各部门协同努力管理和照顾好他们,市里相关部门多方联动帮助他们。”叶苗说。
助力流行病学调查她成新冠病毒“追踪手”
“尽管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防疫工作的繁忙程度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疫情在前,温州团市委积极组织在温州的大学生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重点发挥医学类大学生专业优势。来自温州医科大学的叶舒畅响应号召,从2月7日开始,以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在瓯海区疾控中心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办公室的电话每隔几分钟就要响一次,不断有负责消杀和样本采集的队伍前来报到、领取物资,指挥防疫工作的干部必须在极高的工作强度下有条不紊地将各项工作都安排到位。”在叶舒畅看来,由于样本采集和消杀工作存在较大风险,大部分志愿者虽被留在了后方,但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也同样重要。协助统计、汇总、校对每个隔离点的采样情况、核酸检测结果,并对解除隔离的人群进行电话回访,叶舒畅知道自己要做的,是尽力协助好疾控中心干部,替他们分担,让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去。
做心理压力的疏导者她把声声安慰带去一线
一对一心理辅导,在线值班咨询……这是东方学院人文学院教师赵静在防疫期间的主要工作。作为温州市和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员,她以另一种方式活跃在抗疫一线。 “值班期间,经常会收到来自其他社区工作者、群众、一线人员的来电,他们向我寻求帮助,我也很乐意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赵静说。一次,一位社区工作者拨响了咨询热线。她告诉赵静,自从疫情爆发之后,自己每天活跃在一线,工作的疲惫、怕被感染的恐惧,还有爱人育儿问题让她焦虑不已。赵静倾听她的诉说,结合家庭治疗方法,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 “社区一线的社工实在是很辛苦。”赵静感慨道,“然而压力面前,大多数人一直都在坚持。”面对工作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埋怨声,赵静说:“做好自己,问心无愧就行。”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