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12月10日上午,温州大学教师蒋胜男长篇小说《燕云台》研讨会在杭州中国网络作家村举行。来自国内多位著名文学评论专家参加了研讨会。《燕云台》小说作者蒋胜男对《燕云台》小说的创作初衷及要表达的思想做了发言,并与专家们进行了交流。
《燕云台》作为蒋胜男“宋辽夏”系列作品之一的“辽朝篇”,是其历史观与女性观的又一代表作。这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进程中,以文化认同消融民族差异,缔结华夏民族共同体的一段历程。作品于历史风云中呈现家国情怀,在铁血传奇里演绎民族融合,可谓想象与史实相得益彰,史观和史述可圈可点。
《燕云台》自出版以来获得诸多荣誉。该书曾入选浙江省作家协会2016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创作扶持项目,上榜2018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推介的25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名单,第三届网络文学双年奖金奖,同时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报送入选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
左:陈崎嵘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 右:何弘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
研讨会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主持,与会领导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发表了重要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乌恩奇表示,内蒙古的美誉度通过蒋老师的《燕云台》获得了提升。
乌恩奇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
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如文提到,因为蒋老师的作品,能够邀请全国顶尖的评论家来总结、把脉,证明浙江的网络文艺氛围越来越浓厚。
刘如文 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
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书记臧军提出《燕云台》符合“三点要求、两个特点、一个启发”,三个要求即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符合当下正确价值观和主旋律、故事逻辑与人物性格具有合理性;两个特点即作品贯穿文化自信、女性自信;一个启发即写历史故事的网络作家也要扎根人民生活。
臧军 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书记
各位与会专家、评论员纷纷发表了自己对《燕云台》的评价。
最后,陈崎嵘主任对每一位专家的评论、发言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燕云台》在思想价值上,艺术地宣传了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强调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性。而这种宣传和强调,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增进民族之间的情感连接,促进各民族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他认为这是这部作品的思想价值所在。《燕云台》站在大中华、大历史的视角,艺术地描写了中华民族内各民族此消彼涨、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正面描写宋辽夏时代的开山之作。他说,在座的专家们都认为《燕云台》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网络文学具有标志性的作品,《燕云台》把中国网络文学历史题材创作和民族题材创作的书写推进到了新的境地,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蒋胜男在研讨会上表示,她希望用多元化的视角去呈现三朝鼎立局面下的矛盾与融合,引发人们对于在“大变局”前做抉择的思考,打破历史只是成功者的单一叙述之惯常,呼吁人们站在大历史大视野的格局去重新看待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同时,《燕云台》一以贯之延续蒋胜男以女性为主角的叙事方式,她期盼且呼唤更多的女性,能够达成自我意识的觉醒,从内心深处打破“男尊女卑”的限制和禁锢,可谓是当代女性独立精神与健全意识的写照。
《燕云台》作为一部大历史背景下的网络文学作品,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逻辑,书中的剧情发展、人物命运走向有史可依,人物情感纠葛与政治斗争的云波诡谲又极富想象力,是融合历史功底、文学叙事与艺术想象的创作结晶。
《燕云台》之特殊价值亦体现于其反映出的民族团结与融合的大一统历史进程。辽朝在历史发展中极力推行汉制,促进汉化,其折射出的中华文化认同具有现实意义。与中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伟大祖国认同的要求是一致的。且作品以“澶渊之盟”的叙事结尾,意指和平发展的众望,符合现代文明的价值观。
《燕云台》既有网络文学轻快流行的因素,同时还能将历史的典故、人性的探索、和对生活的思考生动地融入情节中,也让读者更加了解草原游牧民族在推行汉制改革时,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混乱走向有序的复杂历程。我们在《燕云台》中看到契丹、汉和党项等民族在融合中不断走向文明、走向开化的洪流,它不仅反映了历史的面相和动力,也是对当下时代的精神呼应。这一特征不是阶段性的,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文化真正值得引以为荣处,乃在于有容纳之量与消化之功”的论断,《燕云台》无疑是对这种进步的历史观的审美化。
研讨会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办,杭州市文联创研室、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国网络作家村承办,浙江文艺出版社、果麦文化、阅文集团协办。
相关链接:http://t.m.china.com.cn/convert/c_qMCqjuVL.html?from=timeline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