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近日,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丁益宏教授团队联合吉林大学、墨西哥 Cinvestav-Mérida 大学科研力量,在硼簇化学结构预测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Integrating the Substituent Effect into the Wade–Mingos Rules for Dicarboranes” 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DOI:10.1002/anie.202513394)。
碳硼烷作为具有独特三维簇状骨架的电子缺陷化合物,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其结构稳定性与几何构型的精准预测是硼簇化学的核心研究方向。经典的 Wade-Mingos(W-M)规则长期指导硼烷、碳硼烷结构研究,但该规则仅聚焦簇合物骨架电子对计数,忽略了取代基效应,导致在取代碳硼烷体系中频繁出现预测偏差,严重限制了碳硼烷功能分子的定向设计。针对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团队开展大规模高通量计算与系统分析。研究选取 17 种典型取代基,在六顶点碳硼烷的 6 个取代位点进行组合,构建 74613 个独特的 C₂B₄R₆体系,通过 CBS-QB3 高水平能量计算(累计完成约 2.4 亿次结构能量评估),结合自主开发的 Seed and Mortise-Tenon(SMT)模型,系统揭示了取代基对碳硼烷基态结构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传统 W-M 规则预测的八面体结构仅在 9.1% 的体系中为基态,而此前被低估的三角双锥结构在 89.1% 的体系中成为全局最稳定构型。团队基于 “连接原子电负性(CAEN)” 将取代基分类,并提出简单实用的取代基计数规则(P = nM + 1.1nH),预测准确率达 92.8%,且在大位阻取代基体系中仍保持良好适用性。该规则突破了 W-M 规则仅在单一取代基环境中有效的局限,可覆盖绝大多数取代基场景。该成果建立了 “取代基导向” 的碳硼烷结构设计框架,通过数据驱动方法完善了簇合物成键规则,为碳硼烷在催化、功能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定向应用提供了高效工具,对硼簇化学的理论发展与应用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为该研究第一单位,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世胜为论文第一作者,温州大学丁益宏教授、吉林大学崔中华教授、墨西哥 Cinvestav-Mérida 大学 Gabriel Merino 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13394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