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风采 -正文

蒋献生: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08    浏览次数:

编写语

1933年以来,温州大学

高举“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精神旗帜

立足浙南大地

培养了24万余高素质人才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温州大学校友办推出

“学长榜样”系列访谈栏目

聚焦校友一往无前、不负韶华

的拼搏岁月

探寻校友成功背后的心路历程

展现温大人迎接挑战、奉献青春

的榜样故事

希望激励更多的温大人

努力拼搏、奋发成才

传承发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

的校训精神

 

校友简介

蒋献生,1971年2月生,浙江乐清人,中共党员,1988年9月就读于温州大学,1991年8月参加工作,2015年7月被同济大学录取,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6月到西藏那曲工作,是浙江省第五、第六批援藏干部。曾在乐清市柳市等乡镇、嘉黎县、乐清市委、苍南县委县政府任职。现任温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1993年起在省、市级报刊发表《观察世界的立体坐标》《“康德业言”兼修》《“大力美”我的价值观》《阅读西藏》等多篇理论文章和生活随笔,笔名南土,著有《放歌雪域——一位援藏干部的乡土情怀》。开设《对人进行投资》《追寻精神的力量》等多场专题讲座,2005年获温州市基层党校党教名师称号,2016年2月被评为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5月荣获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先进个人。

2004年师从特种刮痧创始人李湘授先生,2009年取得保健刮痧师职业师资证书,被嘉黎县群众誉为特种刮痧“雪域第一人”。

 

“三年黑河时光,我痛并快乐着。援藏不是镀金的机会,而是炼金的熔炉。”11年前,蒋献生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下这句话。2007年6月,他挥别家乡,告别刚读完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告别默默流泪的妻子,踏上开往成都的飞机。作为浙江省为数不多的两度援藏的干部,蒋献生扎根那曲嘉黎六年,为当地发展和百姓小康奉献才智和力量。博客上的这句感言,恰是他对援藏经历的深刻体悟。

结束援藏回温后,蒋献生选择在工作之余继续深造,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当被问及如何平衡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蒋献生通过对健康、道德、教育、理想、人生等问题的深度思考,总结了4个字:康、德、业、言。这是他对自我修养的要求,也无声影响着身边人。

从青年时代选择援藏、奉献所有,到如今在统一战线及民族宗教领域埋头苦干、克己奉公,岁月让他青丝渐现斑驳,却一直没有改变他坚持深度学习、激情工作、关注社会的人生态度。

 

   

一直记得温大校训

有的时候,回忆会一直往前走,甚至会翻山越岭,来到1988年9月,一个清朗的夏日清晨。

“那时候温大还不在茶山,我们从乐清老家坐轮渡过来温州市区,经过双井头,再往前走几步,就是温大了,温大那时候大门口还没有建好。”即使过去这么多年,蒋献生依然对当年求学的情景记忆犹新。这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记得1989年光景,我们搞了一个三句半节目,叫《温大总部的高跟鞋》,就是讲学校当时周边环境的。”说到这里,蒋献生顽皮一笑,“高跟鞋,高一脚,浅一脚,一脚走进爱乡楼……”这让刚从乐清中学毕业的蒋献生印象深刻。

进了温大后,蒋献生主攻电子技术专业,还担任班长、系学生会主席等职务。谈及大学时光,他坦言,自己当时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刚开始对专业并不喜欢,原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或者医生。尽管如此,他始终非常认真地投入专业知识学习中。那时候的蒋献生还与一位高中同窗保持着书信往来,看到昔日同窗的大学课业成绩几乎都保持在90分以上,他触动很深,“想想人家在重点大学,课业这么繁忙,成绩还这么好,我就觉得自己一定能既抓好学习,也做好班级和学生会的工作。”

此后,骨子里就不甘落后的蒋献生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三年间,他连续两年拿到奖学金,大二时还拿到了华侨资助的200元一等奖学金,弥补了大一没有获得奖学金的遗憾,并连续三年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荣誉称号。不擅长体育的他还参加了校运会3000米长跑项目,拿下第五名的成绩。

1984年,温州大学、温州幼儿师范学校创办。1988年的温大,如一棵幼苗破土而出、生机勃勃。

正是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校园里,蒋献生如同乔木一样努力生长,奋力汲取着知识的滋养。回想过往,蒋献生感慨道,“有的学校虽然很优秀,但并不代表这所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温大在很多人眼里很普通、很平凡,但是温大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没有出息!”镜片后,他的眼睛里映着坚定的光亮,“母校的校训我至今铭记在心,只有自强才不会被人看不起,所以要更勤奋、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援藏不是镀金的机会,而是炼金的熔炉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羌塘草原上,那曲地区东南部,有一座平均海拔4500米的小城,那就是被蒋献生亲切地称为“家里”的嘉黎县。

2007年6月,蒋献生作为浙江省第五批援藏干部来到那曲,先后担任嘉黎县发改委主任、县长助理等职。2010年6月,他又作为第六批援藏干部再赴嘉黎。

蒋献生出发援藏之时,女儿正懵懂,将上四年级,与父亲永远有讲不完的“秘密”和“为什么”。出发前,妻子在市政府门口静静陪着他,送他登上去杭州的客车。临别一刻,他猛然意识到,自己将要离开温州,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太阳城,天空湛蓝,阳光热烈,藏民的热情在哈达中绽放,在盛开的笑容里荡漾。在抵达拉萨的蒋献生眼里,是充盈眼眶的美景,是藏民们率真而热诚的善意。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经年累月的高原反应。嘉黎地广人稀,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0%左右,年平均气温仅-0.9℃,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他克服着头昏脑涨、心跳加快、难以入眠等身体不适反应,收拾好思乡情绪,一头扎到援藏工作中。

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书柜、一台电脑、一根输氧管,构成了他的寝室的全部。在这间陋室里,蒋献生经常是鼻子插着氧气管,材料一写就到夜深,制氧机运转的声音与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一场轻微的感冒就能折磨他二十几天,甚至会引发肺水肿。“我一定不能死在这里。”蒋献生在心里默念。不停歇的咳嗽声里,传递着一个援藏干部坚定的信念——援藏就是拿青春、健康甚至生命,为党和人民工作!

蒋献生进藏前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早有心理准备,但现实条件比预想的更加艰苦。“我们当时下乡到一个海拔5200米左右的乡里调研,发现这里一所学校的学习环境非常恶劣。学生的被子被冻在墙上,硬硬的,拉出来的时候都有响声。”蒋献生回忆道,“我们后来和在拉萨的温州企业家交流,他们出资购买了500多床被子,被子都是我们一床床亲手去挑的,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新的温暖的被子盖。”蒋献生说,“每位援藏干部都会面临许多严峻的考验,但是既然我来了,就要缺氧不缺精神!在藏区,虽然我们语言不通,但在这里微笑就是通行证。”

六年来,蒋献生等援藏干部在嘉黎坚持“硬援藏”与“软援藏”相结合的原则,真正把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民生改善落到实处。他在嘉黎工作期间,该县曾连续两年获得那曲地区经济社会目标考核第一名,2009年获得了那曲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名、自治区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嘉黎县人民西路延伸、台州路延伸、浙江路、温州路、综合教学楼、文化广场、温台会堂、藏医院藏药制剂室、光伏工程、藏温小朋友“手拉手·心连心”教学交流、医生教师农牧民致富带头人培训、县城控制性详规和概念性城市设计等援藏项目纷纷落地见效。

“我们欢聚在一起,用藏语来说就是‘额尔措地拉宗宗’,援藏不是镀金的机会,而是炼金的熔炉,一生能在西藏工作过,沐浴青藏高原纯净透明的阳光,浸润神奇雪域圣洁无暇的江河,我的人生从此无悔。”蒋献生说。

   

蒋献生在夏玛乡夏玛村为肩痛、胸闷的藏族同胞刮痧

 

快乐学习,激情工作,开心生活

六年磨一剑。实践历练之余,他也深感继续学习的重要。在结束援藏回到温州工作后,他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基础上,坚持完成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课业,获得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并报考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在他看来,读好有字之书,既是为自己“充电”,也能将知识内化后再传播给有需要的人。

在同济大学学习期间,上课时间都在周末,但即使工作再累,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搭周五夜里的高铁前往上海,上好两天的课,再在周日深夜坐高铁赶回温州。

这样一周周的昼夜奔波并没让蒋献生感到累,他体会到的是“学而时习之”的满足。“学习一直是我觉得很幸福的一件事情,所以不会感到累,我会把工作、学习、生活平衡起来。”他说。

凡是与蒋献生接触过的人,总会被他谦逊和善的态度中所透出的求知欲所折服。除了向书本学、向老师学,蒋献生还喜欢在乡镇的实践熔炉中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对他来说,基层工作就是不断探索未知、创新、总结方法并豁然开朗的宝贵经历。

在苍南县任职期间,他提出水利风景区理念,挖掘出横阳十景:枫桥夜泊、青梅竹马、鱼跃龙门、上善若水、横阳独钓、日月同辉、龙舟竞渡、平水流石、书廊信步、翠谷灵龙。因为在他看来,水利工作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建一道道防洪堤坝,更是要筑成一条融安全、生态、文化、景观、运动于一体的“生命线”,努力寻找“三农”工作的诗与远方。他还首创养殖用海“三权分置”改革,被新华社点赞为全国提供养殖用海规范化管理的“苍南样本”。

在从事民族宗教工作时,他实践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面对信教群众,他会引经据典,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理论宣讲当中,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2019年8月,蒋献生在温州宗教界创新开展四合院沙龙,每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组织宗教界政协委员集体轮流走访,或寺庙、或道观、或教堂,互访互鉴促和谐,同心同行中国化。截至目前,已围绕“爱国,一座城市的高度”“敬业,一座城市的广度”“诚信,一座城市的生命”“友善,一座城市的温度”“建言,凝聚共识的力量”“倾听,发现无声的困难”等主题开展对话交流,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出了有益探索,该做法获《人民政协报》点赞。

“尽管我们必须面对今天和明天的艰难困苦,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梦想深深植根于中国之梦。我梦想着,将来某一天,我们这个国家会向人类社会最美的境界迈进——那是一片‘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文明净土。”这是蒋献生写于27年前一个演讲稿里的誓言。20多年来,他始终坚定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从容而自信地践行着。

因为,他是仰望星空有梦想的智者,更是敢于脚踏实地有行动的勇者。 

   

蒋献生在羌塘草原上学会了第一首藏歌《我们欢聚在一起(额尔措地拉宗宗)》

联系地址: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茶山校区 联系电话:0577-86598000
传真:0577-86586000 邮箱:wzdx@wd.edu.cn

Copyright © 2022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温大公众号

温大抖音号

校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