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风采 -正文

温州市绣山中学校长、书记林晓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08    浏览次数:

1933年以来,温州大学

高举“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精神旗帜

立足浙南大地,培养了24万余高素质人才

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温州电视台《温州教育》栏目组特别策划

“温大校友风采”系列专题片《师者传道录》

以期展示他们在各自岗位上

励精图治默默奉献的良好风范

本期一起来看

温州市绣山中学校长、书记林晓斌。

 

我叫林晓斌,温州市绣山中学校长、书记。1985-1988年我就读于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入职温州市实验中学,从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成长为温州市名教师,2013年8月调任绣山中学主持工作,2019年获评温州市名校长。回望34年从教经历,很感恩大学时植根在我心底的人文素养,让我一辈子爱语文、爱教育。

 

的 大 学

我是1985年进入温师院中文系就读的,是当时师院专科的最后一届三年制。现在回想起来,大学三年给我留下太多的美好。

 

首先是我们85中文1班集体凝聚力特别强,虽然我们班很多同学和我一样,原来根本没有考虑选择师范院校,只是想圆一个大学梦,填报了服从志愿,被分配到温师专。进入大学后,中文系的我们就特别多愁善感,经常以吟诗作对表达少年不得志。好在先后两位班主任给予我们这群少男少女最大的包容与引领,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源源不断的文学创作,走向对求知的渴望、对师范专业的认同。比如班主任季金香老师,现在和我们亦师亦友,特别亲近。系主任袁泽仁老师经常和同学们谈心,系党支部书记钱建民老师给了我们信仰的引领,我在大三时就入了党。

其次,温师院当时虽为一所专科学校,但专业大咖云集,比如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有古音韵学的潘悟云、唐宋诗词的黄世中、红学家蒋文钦、外国文学的陶冶我、先秦文学的林维民、现代汉语马贝加、现代文学李美溶、写作的胡兆铮等,都是学术上了不起的人物。

也正因为学校的藏龙卧虎,在我就读的三年间,我们见证了她升格为温州师范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增加学院路校区的跨越式发展。

 

我的大学三年,给了我很大的改变。小时候的我胆子小,特别不自信。到了大学,我开始逐步离开父母的视线,在温师院浓厚的书卷味、开放包容的人文气息中,学习、阅读、运动,参加和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从寝室长到班长,从校演讲团团长到学生会生活部部长,我变得开朗、独立、自信。

 

与 实 中

1988年大学毕业后,我到了温州市实验中学工作。按我父母的期待,既然我继承了教育的衣钵,那就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所以入职后我对自己的专业要求很高,教学上好胜心很强。那时都是手写教案,每天备课到深夜。好在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老教师,比如我的师傅、严谨的张文元老师,一直同段的幽默的李希其老师,特别细致的胡楚平老师等,不断给予我肯定与鼓励。记得我怀孕近8个月的时候,还坐车好几个小时,到永嘉上塘大会堂参加温州市优质课比赛……很幸运,我的付出都有回报,在年轻的时候,自己专业就有了很好的发展。

同样对于班主任工作,我也很努力、很投入。我不是一个严厉的班主任,但讲原则;我很好胜,对学生却很包容。我所带的班级有班刊、有班歌、有班级集体生日,冬天翘课打雪仗,周末骑车到仰义、雪山野炊;暑假,还会在校园里组织班级夏令营、篝火晚会,等等。

在我十二年的班主任经历中,我和孩子亦师亦友,至今感情也很好。每当现在碰到学生,我可能都记不清是哪一届,但是我会记得他们的家庭住址以及父母的样子,因为很多家庭我不止一次地家访过。感觉就算闭着眼睛,都可以想象以实验中学为起点,延伸出来到一个个孩子家的大路和小巷。

我是2004年评上温州市551人才,2005年评上市首届教坛中坚,2007年评上市名教师。我很爱自己的语文课堂,很爱这种透过文字、语言而达成的与名家作品的相遇,那种课堂生成的师生间的心领神会。

2002年10月我开始走上行政岗位,2008年4月任温州市实验中学德育副校长。在何民校长的带领下,一起策划举办了实验中学办学思想研讨会,提出了以“尊重、选择、等待”为核心的“适性教育”,出版了《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办学故事集,成立了学校的教育基金会,举全市之先,推出班主任节、职业体验课程、“你好,中学”开学课程、学生个人画展(龙晓璇),邀请校友创作了校歌《英才出少年》,为校管弦乐团举办六周年专场音乐会,也作为广场校区副校长,推出了一生一课表的尝试,以及“成功挑战者”等项目。

在实验中学担任副校长的5年,为我的行政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实验中学当时包含广场、绣山、南浦、二外4个校区,近6000学生,我分管德育,班主任就有130多个,每年举行田径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都是巨大的挑战,锻炼了我的条理性、坚韧与细致;二是我是副手,协助正校长分管德育线,各个校区又设有副校长,这种集团校管理的“线块结合”,培养了我清晰的自我定位,以及宽广的视野、大局意识和包容心。

2012年8月,根据市局工作部署,实验中学集团开始相对独立办学,二外、南浦实验、绣山都慢慢分离出来。那一年我兼任了实验中学党委书记。2013年8月,市局派我到绣山中学担任校长、书记,从此告别我工作了25年,给我了太多成长与荣耀的实验中学。

 

与 绣 中

绣山中学原来是温州市实验中学绣山校区,与实验中学分设办学后,绣中还是面临了巨大的挑战的。一是荣誉清零,原来作为实验中学的一部分,所以没有一块独属于绣中的荣誉牌;二是教师分流,公办的逐步退回实验,绣中需要打造自己的优质教师队伍;三是校园设施设备陈旧,需要改造更新。

 

刚到绣山的两年,我是边看边想边做,梳理办学理念、学生个人修为目标,推进课堂改进,启动校园改造等等,让学校有序、高效、高质。

2015年4月绣中办学思想研讨会为分界线,我们开始以稳健、创新的态度推进学校的整体改进。比如确立“让孩子遇见一生的伙伴”校园期待,推出以“遇见绣山”为起点的一年一部校园形象片,构建“预见学习”课程体系,启动学科工作坊教师培养方案、改革校园三节、教师评价等等。其中还包含整理集团校的校区,撤回广后校区、二外国际部、锦江校区,创办滨海校区等。

 

现在是我在绣中工作的第九年,我很庆幸自己有一支坚不可摧的团队,一步步让这所学校获得了诸如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浙江省“三育人”岗位建功先进集体、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优秀等级、温州市民办五星级学校、鹿城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奖、鹿城区教育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等,我自己也被评为温州市第六届名校长、温州市三八红旗手、省巾帼建功标兵、省春蚕奖等。

 

与 温 大

我常常会回望自己从教的岁月,无论是做一名语文教师、班主任,还是做德育主任、副校长、校长,无论是专业追求、教育教学方式的选择、办学举措的确定,34年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有着温大三年留在我身上的烙印,那种学术的境界、人文的滋养给了我力量和勇气。

比如九山湖畔小小的温师院,因为有大师,一所专科学校成为了英才辈出的地方;这些年我在绣中大力度地推进教师培养,从师徒结对到学科工作坊,再到“五力研修”制,我想践行“大学非大楼,乃有大师也”。

比如大学时每位老师对我们都很好,亦师亦友,不仅开导思想、一起运动、一起学术争论,还给予我们那个时代特有的温暖——常有同学到老师家过周末、蹭饭。记忆特别深刻的是我们同学常去班主任季金香老师家蹭饭,每次师公都亲自下厨烧菜做饭……这种爱生如子的师者情怀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在绣中着力构建“平等的教育”,执行“一生一策”制度,构建家校共育机制,推出“校长家访”“校长有约”等。

我很庆幸自己大学中文的学习,培养了我的语言能力,做校长需要将自己的办学思考传达,并让教师和学生从内心接纳,确实很需要表达和写作能力。我每年开学典礼的致辞、中考后送给毕业生的小短文,都能触动人心,也是基于自己大学中文的功底。

这些年,我也一直和母校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温大人文学院的兼职硕导、温大教育学院的校长培训实践指导师,绣中也成为温大研究生、本科生的实践基地。

联系地址: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茶山校区 联系电话:0577-86598000
传真:0577-86586000 邮箱:wzdx@wd.edu.cn

Copyright © 2022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温大公众号

温大抖音号

校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