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校园>>菁菁校园>>正文
与新闻同行 伴梦想生辉——记我校学生新闻工作者
作者: 来源: 编辑: 时间:2016-06-08 浏览:

  即使岁月消磨了青春的激情,他们依然充满阳光般的热烈;即使红尘阻隔了理想的脚步,他们依然追逐崇高的圣境。此时此刻,他们与新闻同行。他们,便是将世界带给你我的新闻工作者。
4月24日,是亚非新闻工作者日,该节日旨在纪念当年为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亚非新闻工作者。今天,在我校,在我们身边,也有一群捕捉时事动态,聚焦校园热点,记录温大成长,谱写你我青春的学生新闻工作者们。
融合媒体,共传时讯
为及时传播学校信息,丰富校园生活,我校各类新闻媒体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学校层面的新闻媒体组织如记者团、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超越网到《超豪学区报》、《步青学区报》、《溯初青年》再到各学院的院刊,这些媒体组织为我校学子提供实时信息。无论是纸质媒体《温州大学报》,还是借助微信传播资讯的新媒体中心,为了校园资讯的及时呈现,他们或焚膏继晷,或绞尽脑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潘文超,新媒体中心主任,作为一名学生新闻工作者,他说:“新媒体中心主要负责我校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和运营,其传播方便迅捷,颇受同学喜爱。在每条微信的背后,是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与辛勤的汗水。”
此外,我校建有学工思政网——超越网;制作、播出《温大新闻》、《温大之声》,以视频、音频等方式传播资讯的广播电视台。如今,各媒体组织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已初步形成融媒体格局,它们的共同的职责与使命就是传播校园资讯,展示校园文化。
身离温大,不忘恩情
夏灵犀,毕业于我校法政学院,曾任记者团副团长,现供职于《温州商报》。大学期间,凭着对新闻写作的热爱,她加入了记者团。在记者团里,她努力工作,大展宏图,学生记者的身份,让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学子,聆听了很多感人的故事,锻炼了她的意志,培养了她的能力,为她在《温州商报》的履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记者团是一个大熔炉,是锻炼人的好地方,只要你勤奋好学,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衷心感谢记者团对我的培养,学生记者的职业经历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部分。”
曾任温州大学记者团副团长的郑凯侠毕业后也选择了记者这一职业。“记者团是我从事记者职业的第一站,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三年的记者团的生涯使我的采访、写稿、编辑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衷心祝愿母校记者团越办越好!”
今日我以记者团为荣,明日记者团以我为荣。衷心祝愿夏灵犀、郑凯侠这两名记者团嫁出去的“女儿”在记者之路上鹏程万里,前程似锦!
青春飞扬,“我”在路上
“你看不见我们的时候,我们同新闻在路上;你看得见我们的时候,我们与新闻同在纸上。”这是我校记者团的青春箴言。
当问起在记者团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党早丽认为学生记者的工作教会了她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让她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体验了别样的人生。
“解放战争时期老兵、原温州大学党委书记陈齐才同志是我曾经的一位采访对象。第一次采访见面时陈爷爷非常热情,给我倒茶,送水果。两个小时的采访非常愉快,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提起这次采访,党早丽至今记忆犹新。
林乔骄,记者团办公室主任,作为一名学生记者,她经常深入到采访第一线,这使她的大学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作为一名学生记者,采访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优秀人物。我第一次采访的对象是一位获得华峰品德奖的学长,在采访过程中,我领略了他的勤奋、坚定、也体会了他曾经的徘徊与彷徨,采访是一个忙并快乐着的过程。” 林乔骄如是说。
超越网助理方佳丽说:“记者最重要的是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具备热情、勤奋的工作态度。”
“新闻对我而言就像每天的早点一样,我每天都需要阅读新闻。学校里的新闻更新很快,我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 可以‘听’遍校园里的每一处的声音。”化材学院杨晓雪说道。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是他们,记录了温大的美,谱写了你我共同的青春记忆;是他们,把青春的韶华奉献给新闻,书写了我们的大学传奇。他们与新闻同行,他们伴梦想生辉!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86-577-86598000 Copyright © 2008-2011 Wenzhou I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